0064【療傷】-《大宋潑皮》
第(1/3)頁
古時沒有抗生素,傷口感染之后只能硬抗,寄希望于自身免疫系統。
能扛過去就能活,扛不過去,也只能怪自己命不好。
青霉素的制作與提取太麻煩了,別說韓楨壓根不知道方法,就算知曉全過程,當前的環境下也根本造不出來。
所以,只能聽天由命了。
韓楨心中默默嘆了口氣。
忽地,他瞥到地上散落的一把蒜瓣,腦中頓時閃過一道靈光。
韓楨雙眼一亮,趕忙吩咐道:“張和,帶人去找找大蒜,越多越好!”
大……大蒜?
張和愣在原地,滿臉茫然。
回過神,他神色怪異道:“村長,眼下離晚飯還早,要不等晚點再吃罷。”
除了吃,張和實在想不到,韓楨這會兒突然要大蒜有何用處。
北宋時期,大蒜已經成為炒菜的必備調料。
而且,蜀中與關中百姓尤愛吃生蒜。
“廢甚么話,讓你去就去。”
韓楨懶得解釋,吩咐道:“記住,越多越多,再尋個搗臼和一些溫水來。”
打發走張和后,他又喚來小蟲。
“去找些燒酒來,一定要是燒酒,黃酒和米酒不要。”
“好!”
小蟲點點頭,開始在大堂內翻找酒壇。
北宋時期就已經有了燒酒,吳自牧《夢粱錄》卷十三便記載了:“孝仁坊口,水晶紅白燒酒,曾經喧喚,其味香軟,入口便消。”
這會兒黃酒與果酒產量極高,可這兩種酒由于釀造工藝較為粗糙,不耐儲存。
炎熱的天氣下,放的稍久一些,便會變得酸澀。
直接倒掉,又太浪費了。
于是便有人想出個點子,專門低價收集這些酸壞的黃酒與果酒,進行二次蒸熬,最終演變成了燒酒。
燒酒的出現,并未改變什么。
香氣雖濃,但味道太過濃烈,所以得不到上層階級的認可。
相比于燒酒,達官貴族與富商豪紳們,更喜歡清新淡雅的黃酒與果酒。
如今喝燒酒的人,絕大多數都是底層百姓。
比如碼頭工人,冬天來上一碗,又便宜又能解饞,還能暖和一整天。
“韓二哥,俺找酒時,發現這人躲藏在桌下。”
小蟲說著,手里還拖著一個人,來到韓楨身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