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1【自適應韓二】-《大宋潑皮》
第(3/3)頁
然而沒過幾年,到了政和四年時,宋徽宗又再次下旨,將京東路拆分兩路,西路移安撫使于南京應天府,東路齊州升為濟南府。
在此之前,京東東路的治所一直在青州。
青州乃古九州之一,山東之咽喉,兵家必爭之地。
只需看看此前任青州的知州都是誰,便知曉其重要性。
寇準、李迪、王曾、夏竦、富弼、范仲淹、文彥博、歐陽修……這些人其中十之八九,后來都入閣為相,執宰天下。
可是到了徽宗年間,情況變了。
因齊州水路便利,經濟增長迅猛,遠超青州,于是由州升府。
州郡之名,莫重于府。
隨著齊州升為濟南府,京東東路治所也隨之轉移,青州的地位一下子變得尷尬了。
從張叔夜的調任就能看出來,他本是海州知州,因剿滅宋江有功,升任青州知州,沒過多久,又直入龍圖閣,改任濟南府知府。
青州,成了一個官員過渡的地方。
如今的青州知州,乃是趙霆。
此人在宣和二年時任杭州知州,同年方臘起義,年底攜大軍攻打杭州,作為知州的趙霆,竟然選擇棄城逃走,導致杭州城被方臘攻破。
本來一城知州畏戰而逃,重則問罪流放,輕則貶官棄用。
可趙霆卻通過賄賂童貫、梁師成等人,為其開脫,非但沒有被問罪,反而在張叔夜升任濟南府知府后,補了青州的缺,當起了青州知州。
到了青州上任后,趙霆起初還很收斂,隨著卸任在即,便開始暴露本性了,此次借著王黼征收丁身錢,大肆斂財。
本該是三千五百文每人,他硬是多加了三百文。
并且,借機宰割富商大戶。
一時間,益都郡哀聲一片,無數富商地主家破人亡。
鄉間百姓為了湊夠丁身錢,賣田賣地,賣兒賣女。
而貪官污吏們,則趁機低價收購大量田地,以至于益都良田十之八九盡歸官員之手。
知州府衙內,趙霆正在后院與通判劉宓吃酒。
趙霆把玩著腰間一對白玉佩。
這對玉佩乃是前兩日從城中一戶富商家中巧取豪奪而來,形似明月,料子乃是上好的羊脂玉,喚作明月玨。
趙霆越看越喜歡,這兩日一有空閑便拿在手中把玩。
兩人一邊吃酒,一邊閑聊。
聊著聊著,便聊到了臨淄縣,劉宓吃了一口酒,說道:“常玉坤遞上來的剿匪折子,知州如何看?”
趙霆捻起一顆蠶豆放入口中,冷笑一聲:“剿匪是真的,畢竟一干匪首首級做不得假。但坐山巨寇,聚眾上萬,他常玉坤還真敢寫,也不看看臨淄縣攏共才幾個人!”
“管他是真是假,功勞薄上我等可是排在首位。”
劉宓笑著端起酒壺,幫他倒了一杯酒。
兩人碰了碰杯,趙霆說道:“常玉坤此人本府有所耳聞,頗有才干,據說早些年得罪了蔡相公,所以遲遲不得升官,一直在知縣上蹉跎。”
忽地,劉宓似是想到了什么,壓低聲音道:“說起來,此事頗有些蹊蹺。徐主簿前腳剛死,徐家后腳就被那石寶滅門,緊接著常玉坤便發兵剿匪……”
莫要把這些官當傻子。
能高中進士,并且爬到這個位置,那都是人精中的人精。
很多時候,并非是他們不知道,而是不想管。
又或者,他們也想分一杯羹。
趙霆若有深意道:“對了,常玉坤不是保舉一個胥吏為縣尉么,你近日可去臨淄縣審查一番。”
看似是兩個不相干的話題,答非所問,但劉宓卻心領神會,問道:“幾何?”
見趙霆比劃了個七,劉宓皺眉道:“會不會太多了,那常玉坤怕是舍不得。”
“舍不得?”
趙霆冷哼一聲:“你且告訴他,到時若是提刑司去了,可就不止這個數了!”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