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9【叔叔我啊……】-《大宋潑皮》
第(1/3)頁
得加錢!
這三個字,讓韓楨心頭暗自發笑。
常知縣說的沒錯,這二人果真是獅子大開口,生意細節一概不知的情況下,張嘴就是一句加錢。
倒是一旁的常知縣面色如常,似乎早已見怪不怪了。
提起酒壺給劉宓和自己倒了一杯酒,韓楨正色道:“劉通判有所不知,這白糖雖暴利,但提煉極為困難,百十斤沙糖,往往只能出半兩白糖。精鹽同樣如此,損耗高達九成,還有數千號工人吃喝拉撒,俱都是開支。”
秘方在韓楨手里,成本是多少,還不是隨他瞎編。
等到流水線工廠建造好之后,會把工人分為幾批,每一批只負責其中一個鹽池。
如此一來便能提升保密性。
當然,若真是有心人想要探查,多花費點時間,還是可以弄到秘方的。
畢竟提煉精鹽算不得太復雜,不過到了那個時候,他也已經完成了原始積累,可以弄些不容易被復刻的生意。
劉宓信了。
因為他聽聞過白糖的制造工藝,在他看來,韓楨就算掌握了某種秘方,也不過是比那些個糖商稍稍好一些罷了。
但他可不管那么多,緩緩開口道:“你可知吾與趙知州,要擔著多大的風險?前幾日那李樁來府衙告發你等,若不是本官攔下,只怕此刻來的便是鎮海軍和提刑司了。”
“五萬貫本官與趙知州平分之后,落在手里也就沒多少了,再加些罷。”
啊?
韓楨微微一愣。
就連常知縣的眼中都閃過一絲詫異,夾菜的動作一滯。
韓楨的本意是劉宓和趙霆一人五萬貫,沒曾想這廝竟會錯了意,覺得是兩人一共五萬貫。
沉思片刻,韓楨轉頭看向常知縣,面色為難地說道:“常知縣,你看能否將伱那一份,挪一半出來?”
常知縣何等心思,心中立刻了然,配合著演戲。
只見他放下筷子,神色陰晴不定,看了看劉宓,又看了看韓楨,最終長嘆一聲:“罷了,依你便是。”
聞言,韓楨輕笑道:“常知縣那邊挪一半出來后,劉通判與趙知州每月得六萬貫,可否?”
“可!”
劉宓面色淡然地點了點頭。
見常知縣如此識趣,他心中很是滿意,如今這般識趣的人,已是不多了。
作為官中老手,劉宓深諳恩威并重之道。
常知縣忍痛損失一大筆錢,自然要從其他地方補上。
打一棒給個甜棗嘛。
念及此處,他撫須道:“博瓊在知縣事上蹉跎了不少年罷?”
常知縣語氣唏噓道:“已有十五載了。”
“竟這般久了。”
劉宓感慨一聲,安慰道:“吾早已聽聞博瓊頗具才干,眼下又有剿匪之功,是該往上挪一挪了。你且寬心,待歲末之際,吾與趙知州會聯名上書一封,為博瓊美言幾句。”
真宗時期,規定五品以上的州府官員每年可以舉薦五名選人改官,升朝官可以舉薦三人。
劉宓雖遣著一州通判的差事,可本官卻是中散大夫,實打實的正五品。
北宋的官職是歷朝歷代最復雜的,往往一個官能有三四個頭銜。
比如包拯,他的完整官銜是【樞密副使朝散大夫給事中上輕車都尉東海郡開國侯食邑一千八百戶食實封四百戶賜紫金魚袋贈禮部尚書】
司馬光比他的更長,足有六十四個字。
北宋的官銜分為三種,本官、職務和差遣。
本官就是這名官員的品階,職務則是這名官員領到手的俸祿,有些重臣兼著好幾個職務,能同時領幾分俸祿。
最后的差遣,才是一名官員真正的差事。
他與趙霆只負責保舉,至于保舉之后,樞密院和官家批不批,那就與他們無關了。
常玉坤有剿匪之功,于情于理都得保舉。
哪怕到時蔡相公責怪,他也有借口解釋。
“多謝劉通判抬愛!”
常知縣站起身,行了一禮。
談妥之后,房間內的氣氛頓時變得輕松。
一州通判,一縣知縣,外加一個殺官造反的匪寇,三人飲酒作樂,相談甚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