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趙霆臉色陰沉,語氣不善地問道:“還剩下多少完好的,如實道來!” “鐵甲一百余幅,皮甲三百余幅,長刀長槍八百余,弓六百,弩二百。” 也多虧了前兩年張叔夜整軍,否則他還真不知道,武庫中還有多少軍械能用。 北宋廂軍的軍械很匱乏,即便是鐵甲,也不是全身的鎧甲,而是半身甲,僅在胸口處鑲有鐵甲,肩頭、大腿處都是竹片。 這樣的鐵甲,應付應付匪寇足以,但卻上不了戰場。 “沒了?” 趙霆喝茶的動作一滯。 “沒了。” 駱沙搖搖頭。 啪! 趙霆重重放下茶盞,眉頭緊皺:“偌大的鎮海軍,甲不過五百,刀槍不足千?” “趙相公,廂軍本就是小妾生的,就這些軍械還是神宗皇帝在位時留下來的。”駱沙叫起來撞天屈。 這還真不怪他。 神宗皇帝距今大幾十年了,還能剩下這些軍械,已經很不錯了。 至于朝廷每年的撥款,等落到他手里的時候,沒幾個大子兒了。 駱沙隱隱品出了一些味兒,這又是問操練,又是問軍械的,莫不是要打仗? 念及此處,他趕忙訕笑一聲:“相公也曉得廂軍是個什么德行,這幫腌臜打脊潑才做做苦力還行,哪能打仗!” 趙霆深吸了口氣,吩咐道:“你這兩日上些心,尋些匠人,將一些損壞不嚴重的軍械修繕修繕,屆時本官有大用。” “卑職省的。” 駱沙趕忙應下。 趙霆擺擺手:“你且退下罷。” “卑職告退。” 再度行了一禮,駱沙一頭霧水的出了書房。 待他離去后,趙霆提筆開始寫信。 …… …… 翌日。 一大早,長長的商隊出了縣城。 眼下不太平,為此韓楨還派遣了一百多名士兵護送。 現在起義頻發,各個山頭的匪寇也蠢蠢欲動,若是半途被劫了,就可血本無歸了。 渠道早已談好,這些精鹽將分成三批,分別送往淄川、益都與千乘。 送到之后,立刻就是四萬多貫的進賬。 這筆錢除去常知縣的三成外,剩下的就地購買糧食、生鐵、煤炭、粗鹽等物資,再運回來。 一來一去,最多兩三天時間。 縣衙大堂內,韓楨正在看趙霆加急送來的信。 “這趙霆把我當冤大頭了?” 韓楨氣極反笑,扔掉手中的信件。 一旁的福伯撿起信,遞給常知縣。 一看之下,常知縣眉頭輕挑,神色怪異。 不難怪韓楨發這么大火,趙霆已經不是獅子大開口了,而是漫天要價,半身鐵甲張口就要一百二十貫,皮甲四十貫,長刀長槍十貫,至于強弩,更是夸張的二十貫。 要知道,軍械的價格是與當時的鋼鐵價格掛鉤。 隋唐時期,鋼鐵產量少,一副明光鎧的價格自然昂貴。 可眼下鋼鐵產量高,市面上一斤生鐵才三五十文,加之各種鍛造技術和工藝趨于成熟,軍械成本造價比之唐時低了數倍。 就以步軍的鐵甲為例,一副包含披膊、吊腿、身甲和兜鍪頓項在內的全裝甲,最低重量是三十八斤,算上損耗,僅是生鐵的材料錢,也就不到五貫。 哪怕算上手工、以及雜七雜八的材料費,頂天了三十貫。 一百二十貫錢,都足夠他打造四副全身鐵甲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