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7【根子不行】-《大宋潑皮》
第(1/3)頁
對韓楨給自己夾菜的舉動,麻舒窈并不抵觸。
相反,她還很享受這樣親昵的舉動。
她自幼喪父,雖然麻彥民對她極為疼愛,可阿爺畢竟是阿爺,給不了父親的關愛。
而方才,她從夫君身上感受到了一絲久違的父愛。
夾起那塊牛肉送入口中,麻舒窈只覺得味道比之以往吃過的都要好。
麻舒窈的胃口很小,只吃了小半碗飯就飽了。
放下碗筷,她從懷中取出帕子輕輕擦拭了一番嘴角:“夫君,奴吃飽了。”
韓楨挑眉道:“你每頓就吃這么點?”
麻舒窈解釋道:“晚上吃多了不好克化哩。”
到底是大戶人家,每日雖也是兩頓,可期間果脯糕點不缺。
相比之下,貧苦百姓就真的只有兩頓飯,而且早上還是稀粥,只有到了晚上,才能吃上一頓摻雜了大量野菜的麥飯。
韓楨食量極大,他體魄遠超常人,哪怕整日端坐在府衙中辦公,消耗也是尋常人的數倍。
就著三道菜,韓楨一連吃了三大碗米飯。
見他準備裝第四碗的時候,麻舒窈滿臉好奇道:“奴家時常看話本,話本中說古之名將皆食量驚人,廉頗耄耋之年,依舊能飯五斤。盛唐的薛仁貴一頓更是能吃一斗米,外加一只烤羊。夫君也能吃這般多么?”
聞言,韓楨沉吟道:“偶爾一頓可以,但若頓頓這么吃,肯定受不了。”
宋時一斗米十二斤,這會兒的羊都是散養,極少會喂精飼,所以一只成年公羊出不了多少肉,頂天了三五十斤,烤過之后再縮水一半。
若是餓上個一兩天,或剛剛經歷一場大戰,以他的體魄和食量,完全能夠吃掉這么多。
但要是頓頓都這么吃,那根本不可能。
古時油水少,對碳水的需求自然也就更大。
遠的不說,就是韓楨前世爺爺奶奶那一輩,年輕時都特別能吃。
他猶記得奶奶曾感嘆過,說以前年輕那會兒,一頓吃三大碗飯都還覺得餓,后來生活好一些了,飯量卻變小了許多,吃一碗就撐了。
麻舒窈驚嘆道:“奴原以為話本中是夸大其詞,不曾想竟是真的。夫君有此食量,定然身負舉鼎之力。”
這是農業社會下,人們樸素且一貫的認知。
能吃能喝才有力氣,真英雄必須力大無窮。
不信?
你翻開任何一本古時的演義、雜劇話本,就會發現,所有話本中都遵循著一個規律。
凡食量驚人者,必然力大無窮。
從《三國演義》到《水滸傳》,從《薛仁貴》到《說岳傳》,都是如此。
韓楨輕笑道:“舉鼎夸張了,不過單手舉個石碾子倒是沒問題。”
“蛤?”
麻舒窈一愣。
她所謂的舉鼎之力,只是一句比喻和恭維。
結果自家夫君竟然真的有,這……
一個石碾子少說也有三百來斤,單手舉起,這還是人么?
見她目瞪口呆的嬌憨模樣,韓楨沒忍住,伸手在她臉頰上輕輕捏了一把。
“唔!”
小丫頭輕呼一聲,嬌嗔道:“夫君怎地也和娘親一般,喜歡捏奴家的臉。”
韓楨好奇道:“你娘也捏?”
“整日都捏,臉都快被她捏腫了。”麻舒窈嘟起嘴,一副氣呼呼地模樣。
咽下口中的飯菜,韓楨說道:“伱與你娘很是相像,那日在腳店,第一眼看時,我錯把你們當成姐妹了。”
“是罷。”
說起這個,麻舒窈來了興致,嘰嘰喳喳地說道:“不止是夫君哩,許多人頭一回兒見著了,也把奴家和娘親當成姐妹。有一回兒,一個外地商人,上門提親,說要娶奴家的姐姐。”
“阿爺當場便愣住了,因為奴家乃是麻家的嫡長孫女,上頭哪來的姐姐。后來問明白之后,才曉得那商人將娘親當成了奴家姐姐。”
韓楨好奇道:“后來呢?”
“后來阿爺喚家仆把那商人打將出去了。”麻舒窈捂嘴笑道。
先不說林晚晴是麻彥民的兒媳,即便真是麻舒窈的姐姐,以麻家的門庭,也斷然不會許給一個商人。
宋時重商,商人的地位相較前朝提升了不少,可在高門大戶眼中,依舊是賤籍,上不得臺面。
麻家遭逢大難后雖低調,可族中子女婚嫁,那也都是精挑細選的家世清白的書香門第,豈是一介商人能比的。
談笑家,韓楨吃完了飯。
丫鬟將飯菜撤下后,沏好了兩杯茶,恭敬地端上桌:“阿郎,小夫人,請茶。”
兩人品著茶,繼續閑聊。
多是麻舒窈在說,韓楨在聽,時不時說上兩句,逗得小丫頭眉開眼笑。
站在一旁的小丫鬟眼見天色越來越黑,忍不住咳了兩聲。
聞聲,麻舒窈收斂笑意,起身道:“夫君,天色不早了,奴家該回去了。”
韓楨點頭道:“我送送你罷。”
其實喝過合巹酒,麻舒窈便已是他的人了,即便留宿家中,也沒什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