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7【你這蠢貨!】-《大宋潑皮》
第(1/3)頁
邸報的前身,最早始于西漢。
西漢實行郡國并行制,各郡在京城長安都設有辦事處,這個辦事處就被稱為“邸”,且派有常駐代表。
派駐的代表們,需要將皇帝諭旨、臣僚奏議、有關官員的任免調遷等一系列重要消息,一字不落地謄錄,隨后快馬加鞭送往屬地。
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份官方報紙,是在唐時才出現,只不過當時僅僅是為地方官員服務。
到了宋朝,因為讀書人激增,識文斷字者也比隋唐時期更多,這些人反而成了邸報的主力消費者。
甚至,還延生出了一種職業,讀報人。
有不少百姓不認得字,或者說認識字不多,但又想看邸報和小報,了解各種時政消息、以及繁華的東京城有哪些趣聞軼事。
怎么辦呢?
讀報人便應運而生了。
通常都是幾十號百姓湊在一起,一人出一文錢,讓讀報人念給他們聽。
不少落魄的讀書人以此為生,養家糊口。
也正是發現邸報有利可圖,所以才催生了無數小報。
韓楨辦邸報,不為賺錢。
甚至他都已經想好了,每年投入一百萬貫。
只為宣傳,用作輿論武器。
千萬別小看邸報,在信息傳播手段匱乏的古時,邸報就是讀書人以及市井百姓了解外界的唯一渠道。
掌握了邸報,就等于掌握了輿論話語權。
在潛移默化中,引導百姓和讀書人的思想。
“邸報?”
麻允迪微微皺起眉頭,顯然看不上這份差事。
他自然不敢明著拒絕,委婉道:“縣長,卑職從未接觸過邸報,擔心會壞了縣長的大計。”
見狀,韓楨不由暗自搖頭。
麻家也就麻彥民是個人物了,子孫輩里除了麻舒窈沾些靈氣,其余人俱都資質平庸。
不過這樣也好,一個平庸的麻家,往后能省去許多麻煩。
念及此處,韓楨懶得浪費口舌解釋,下令道:“無妨,我相信你的才能。現命你為進奏院院長,明日將會有告身與官服送往麻府。”
“這……下官多謝縣長!”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麻允迪也只得應下,作揖道謝。
“今日便不用在戶曹上差了,回去準備一番,對進奏院的建設規劃,寫一份折子遞過來。”
韓楨說罷,朝他擺擺手。
“下官告退!”
麻允迪躬身行禮后,轉身出了大堂。
一路回到戶廳,先是向王委中說明情況,交卸了差事,隨后又與胥吏同僚們告別。
“恭喜麻兄高升!”
蘇昭德拱手祝賀,眼中閃過一抹羨慕之色。
心里不由暗嘆,麻家倒是走運,出了麻舒窈這么個鐘靈毓秀的小娘子。
麻舒窈許給韓楨做小妾這件事,麻家雖沒有大肆宣揚,但也并未遮掩。
所以,城中的豪門大戶基本都知曉了。
麻允迪強自打起笑臉:“蘇兄不日也會高升,在此先行祝賀了。”
“借麻兄吉言。”
蘇昭德謙虛一笑。
蘇昭德升遷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畢竟他蘇家好歹也上了韓楨這輛戰車。
雖然比不上麻家,但也幫了韓楨大忙。
憑著蘇家在青州士林的名望,不少讀書人前來應征胥吏。
“蘇兄,告辭。”
道別之后,麻允迪乘坐牛車,一路回到家中。
正廳之中,麻彥民正在給小孫子授課。
在古時,學問是一個世家最核心,也是最寶貴的財富。
錢財與田地固然重要,但終歸是外物。
只要學問還在,哪怕家族一時沒落了,往后也還會有崛起的機會。
麻彥民端著茶盞,隨口問道:“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少而任重,鮮不及矣。”
聞言,孩童立刻答道:“‘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兇。’言不勝其任也。”
“何解?”
麻彥民抿了口熱茶,繼續考校道。
孩童磕磕巴巴地答道:“君子……惡……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