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廣陵鹽務(wù)】-《大宋潑皮》
第(1/3)頁
韓楨并未在壽光久待。
此次來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整頓廣陵鹽務(wù),巡查壽光只是順帶而已。
第二日,安排其余三名官員,一眾胥吏,以及三百換防士兵前往昌樂上任后,自己則帶著猴子直奔廣陵。
廣陵非縣非鎮(zhèn),因產(chǎn)鹽量高,鹽戶眾多,朝廷在此設(shè)立鹽務(wù)。
山東多地沿海,乃是產(chǎn)鹽大省,密、登、青、萊、濱州五處俱設(shè)鹽場,其中若論質(zhì)量,當以密州濤洛場的產(chǎn)鹽為最。
論數(shù)量,廣陵當為第一。
原因很簡單,青州、淮州有煤礦。
且青州的煤礦,就在壽光。
如今不管是趙宋還是西夏,制鹽用的都是煮鹵法。
用火蒸發(fā)鹵水中的水分,等到鹵水濃度變高后,便會自行析出食鹽。
這種方法得到的雖也是粗鹽,但純度相對較高,缺點是成本也高。
廣陵背靠壽光煤礦,只五十余里路程,煤炭運輸成本幾乎為零,運輸也快,產(chǎn)量自然也就更高。
在宋朝之前,煤炭并不是主要能源,不管是生活還是生產(chǎn),多是伐木為材。
沒法子,之前技術(shù)不夠,無法開采地底深層的煤炭。
宋朝使用煤炭,其實也是被逼出來的。
隨著東京城的人口日益增多,對木材的需求也就更大。
等到城中人口突破百萬的時候,開封府周遭幾十里的樹木,早已經(jīng)被砍伐殆盡。
不止是東京城,其他人口大幾十萬的城市,也出現(xiàn)了同樣的困境。
于是,世界上第一次能源危機出現(xiàn)了。
沒柴火用了,百姓沒法子生火做飯,工坊沒法子運轉(zhuǎn)……
朝廷被逼急了,這才轉(zhuǎn)而使用煤炭。
正是在這樣的需求下,煤炭開采、冶煉技術(shù)得到飛速提升。
事實證明,不逼一逼,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
五十余里路程,清晨出發(fā),中午時分便到了。
一路行來,路過村莊蕭條。
到了廣陵之后,反而人丁興旺,似乎絲毫沒有受到兵災(zāi)匪患的影響。
“真是稀奇!”
猴子騎在戰(zhàn)馬上,看著不遠處的大莊子,面露驚奇。
就在這時,韓楨眼尖的發(fā)現(xiàn),不遠處的小山丘上,正有一個光屁股的小娃娃瞪大眼睛,好奇地打量著他們。
韓楨朝著他招招手,高喊一聲:“小娃,過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