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9【有貨么?】-《大宋潑皮》
第(3/3)頁
嚴玉財贊同的點了點頭,旋即深吸了口氣:“海錯真有壯陽之效?”
呂大甫搖頭失笑:“這……俺倒是不曉得?!?
忽地,他面色一滯,腦中迅速閃過幾個信息。
即墨、膠州灣、高速公路、海錯……
將這些信息組合在一起,呂大甫頓時明白了韓楨的意圖,以及新的商機。
海錯生意!
青州日報的雜談專欄,向來是山東之地的風向標。
至于能不能看懂,就全靠個人領悟了。
比如前陣子的開海以及重建膠州灣,便衍生出了一大堆商機。
開海要重建碼頭,要造商船、貨船,需要大量的木材。
這個時候,運一批質量上乘的木材前往即墨,絕對可以大賺一筆。
木材,還只是眾多商機中的一項。
可惜當他得知的時候,已經晚了一步,山東富商們已經將即墨縣能做的買賣,全給搶占了。
眼下,青州日報突然開始吹噓起了海錯,甚至就連華佗、孫思邈的后人都搬出來,實際上就是在透露一個訊息。
海錯生意要興起了。
以如今青州日報的銷量,用不了多久,整個大宋的人都會知道,海錯味道鮮美,且具有壯陽駐顏的功效。
甭管是不是真的,只要攤上壯陽這兩個字,大把人搶著買。
三人成虎,等過幾年時間,只要一提到壯陽,人們便會本能的想到海錯。
這,就是輿論宣傳的威力。
聯想到方才的高速公路,呂大甫在心中默默計算。
高速公路,顯然不會只修這么一段。
往后等益都到歷城也修通了后,按照一日百里的速度,萊州灣產出的海錯,只需兩日便可送達歷城,再經濟水乘坐直達開封府,最多只需五日時間。
五日時間,若全程用海水養著,大概率不會死。
一旦活著達到東京城,海錯的價格,立刻就能翻上十倍。
最關鍵的是,海錯生意目前基本沒人做,完全是一片空白的市場,且不用擔心會得罪誰。
念及此處,呂大甫起身道:“嚴兄且坐,俺忽然想起家中還有要事?!?
“嗯?”
嚴玉財一愣。
不過很快,他就反應過來了,似笑非笑道:“呂兄莫不是發現了甚么財路?”
見小心思被戳破,呂大甫打了個哈哈:“嚴兄想多了。”
一路出了茶肆,嚴玉財回到家中,準備一番后,立刻趕忙外城的濟水渡口,乘船前往山東。
對商人來說,時間就是金錢。
慢慢悠悠,怕是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
就在呂大甫動身前往山東之時,山東本地的不少富商,已經趕往各處海港,提前布局,與當地漁民洽談收購價格。
現在不下手,更待何時?
等到高速公路修好時,再去洽談已經晚嘍。
最開心的當屬漁民們,原本無人問津的海錯,忽然就變成了香餑餑。
這邊剛來了一撥商人,說五文錢一斤采購,下一撥商人就說七文收。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