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見狀,李綱不由皺起眉頭。 吳敏看了李綱一眼,義正言辭道:“唐末五代皆亂于軍禍,眼下新皇初登大寶,不可不防!” 唐末五代,是典型的軍閥混戰(zhàn)。 況且,這趙宋江山是怎么得來的,他們心里比誰都清楚。 正因趙二兵變,奪取政權(quán),所以對武將極為忌憚,不管是杯酒釋兵權(quán),還是后來抑武崇文的國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打擊武將的地位和權(quán)利。 尤其是當(dāng)下的局面,太上皇南逃,新皇剛剛登基,朝局不穩(wěn),社稷動蕩,最容易出事。 “吳知事言之有理,兵禍之災(zāi),不得不防。” “臣附議!” 張邦昌等人紛紛出聲附和。 李綱試圖解釋道:“諸位同僚的憂慮,本官也知曉,可眼下形勢危急,不能以常理而度之。” “李侍郎居心叵測,引兵入京,是何居心?” 白時中趁機(jī)彈劾,其下黨羽紛紛響應(yīng)。 孫傅等人也分成兩派,一派不贊同讓南方禁軍入京勤王,另一派則支持李綱,讓渡過難關(guān)。 一時間,朝堂之上吵得不可開交。 趙桓只覺一陣頭大,心中煩躁不堪。 …… 就在趙宋君臣爭吵之際,韓楨已經(jīng)率領(lǐng)兩萬青州軍,一萬余整編宋軍,以及三萬民夫,浩浩蕩蕩的來到冀州。 冀州位于河北東路腹地,與濟(jì)南府只隔著恩州與德州,相距不過才上百里路而已。 此次南下,韓楨留下了一萬青州軍,與數(shù)萬民夫,由聶東統(tǒng)帥,鎮(zhèn)守南京道。 并下令讓水師從海路運送大批水泥到南京道,于金國邊境修筑堡寨。 燕云十六州,本身就是抵御北方的關(guān)隘要地。 燕山、太行山以及長城,共同筑起了一道道屏障。 一旦再用水泥修筑起一個個堡寨,配合火炮與火器,金人再想南下,難如登天。 為此,韓楨特意給聶東留下了十門攻城炮,三十門野戰(zhàn)炮,以及三萬枚火器。 更何況,金人東路大軍遭受重創(chuàng),短時間內(nèi)決不再敢南下。 冀州。 韓楨騎在戰(zhàn)馬之上,正不緊不慢地趕往信都郡。 就在這時,前軍的岳飛架馬疾馳而來,稟報道:“縣長,冀州知州棄城而逃,郡城守將率六千宋軍來降。” “嗯!” 韓楨點點頭,神色毫無波瀾。 一個時辰后,大軍抵達(dá)信都郡。 此刻,信都郡大門洞開,六千宋軍棄兵卸甲,神色忐忑的站在城外,等待韓楨的接收。 與此同時,還有一群胥吏與富商大戶。 相比起宋軍,這些人的態(tài)度截然相反,胥吏們一個個激動莫名,富商大戶則面色坦然。 原因很簡單,這些富商大戶基本與山東都有生意往來,甚至手中還有不少青錢,山東甚么情況,他們心里門清兒。 況且,韓楨這一路南下,接收郡縣后,除了殺幾個罪大惡極的貪官之外,可謂是秋毫不犯。 既然如此,誰當(dāng)皇帝不是當(dāng)? 就在這時,一陣馬蹄聲傳來。 來了! 眾人神色一凜。 只見官道盡頭,出現(xiàn)一道黑色的人潮。 玄甲軍步履整齊,踏在地上,讓大地都微微震顫。 打頭的是一支騎兵,為首之人身形魁梧,霸氣四溢。 眾人紛紛整理衣冠,而后迎上去,躬身作揖。 “拜見韓縣長!”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