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鳴鼓,迎敵!” 韓楨面色淡然的吩咐道。 咚咚~咚~ 激昂且富有節奏的戰鼓聲,在軍陣上空回蕩。 一般而言,五萬以上規模的大軍,戰鼓的效果就不大了,初期還好一些,一旦雙方短兵相接,士兵熱血上頭,加上震天的喊殺聲,足以蓋過戰鼓聲。 這個時候,就得依靠旗語和無數傳令兵,來傳達將帥的軍令。 大規模軍團作戰,難就難在這。 韓楨其實并無大規模軍團作戰經驗,韓世忠、武保、魏大這些將領同樣沒有,好在齊軍中有一個人有,且經驗豐富。 何灌! 此人武舉出身,從軍三十年,在西北之時,曾在大將劉法麾下任職。 古骨龍之戰,劉法率軍十五萬,何灌就是他的偏將,幫忙排兵布陣,出謀劃策,從而大敗西夏軍。 宣和元年,劉法在與西夏交戰中,不慎跌落山崖,摔斷了雙腿,被西軍小兵所殺。 主帥戰死,西軍大亂,是何灌臨危受命,接管軍隊,這才使得李察哥無法擴大戰果。 有何灌從旁輔佐,韓楨能輕松不少。 轟轟轟! 前軍精銳身披滿掛步人甲,高舉大盾,邁著整齊劃一的步伐前軍。 后方的弩手營,則在各個都頭的指揮下,雙腳踩住弩臂兩側的踏板,雙手用力拉動弩弦。 發展火器的同時,韓楨并未把神臂弩落下。 畢竟在沒有燧發槍的時代,神臂弩在遠程射擊上的優勢,可謂一枝獨秀。 攻陷東京城,接管將作監后,韓楨當即下令,大力制造神臂弩。 神臂弩的核心在于弩機,以前趙宋時期,神臂弩稀少,是因為弩機制造難度極高,只有少數幾個大匠會造,如此一來,產量又如何能高呢? 那幾個大匠就是日夜不停,不吃不喝的加班加點,一個月也產不了百副。 改進成流水線作業后,產能驟然提升了七八倍。 一個車間,負責一個零部件。 如此一來,不但使得產能翻了數倍,保密性也得到保障。 因為弩機極其復雜,大大小小的零部件足有幾十個,除非在所有車間都待過,才有可能仿制。 其實西夏和遼國也有神臂弩,畢竟這玩意兒,最初是西夏人李宏發明,后來作為投誠的大禮,獻給了趙宋。 不過西夏配套的工業太差,弩機的零部件都得由那幾個匠人親自制作,一年也只能做出十幾副。 以至于,西夏軍中的神臂弩只有寥寥三五百副,遼國就更少了。 加上先前的繳獲,如今齊軍之中的神臂弩數量,達到了兩萬三千余副。 除開數個弩手營之外,斥候營人手一把。 齊軍斥候營之所以兇猛,單兵作戰能力是之一,其次就是軍械碾壓。 一個斥候,又是火器又是神臂弩,誰頂得住? “殺啊!!!” 在女真督軍率領下,金軍前軍一如既往的兇狠,滿臉猙獰的咆哮著沖來。 齊軍前軍則依舊保持冷靜,鐵盔之下,一雙雙冰冷的目光注視著對方。 數次大戰得勝,讓齊軍士氣高昂。 新式火器的裝備,更是讓他們信心倍增。 金軍? 不過如此! 近了,越來越近了。 若從上方俯瞰,近乎兩里長的戰線,猶如兩道鋼鐵巨浪。 轟! 下一刻,雙方前軍狠狠沖撞在一起。 “細羽箭!” “仰角一寸四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