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3【大禮儀】-《大宋潑皮》
第(2/3)頁
按理說大禮儀該選在國子監,之所以選在辟雍,就是因為辟雍足夠大。
辟雍是崇寧二年時,趙佶親自下旨命將作少監建造,以趙佶那好大喜功,奢靡無度的性子,他親自下旨督造的辟雍,不論規模和精美程度,遠非國子監和太學這兩個老破小能比。
除了有一個巨大的廣場,可以用來講學論道之外,還有上千間宿舍,正巧可以用來安頓受邀前來論道的大儒賢士們。
受邀的大儒賢士食宿與路費全免,除此之外大禮儀期間,不限制旁觀,各路州縣的讀書人若想旁聽也可,只不過路費與食宿就得自理了。
這一胖一瘦兩名青年就是不遠千里從蜀中趕來,自費旁聽的讀書人。
一路上,似他們這般的讀書人不在少數,老少皆有,俱都腳步匆匆,焦急中夾雜著興奮與期盼。
大禮儀對他們而言,是百年難遇的盛會,一旦錯過,將會抱憾終生。
為此,齊國各地不少讀書人自掏腰包,也要一睹盛會。
況且,此次朝廷邀請了各學派的大儒大賢之中,有些年事已高,早已退隱田間,不再講學論道。
朝聞道,夕死可矣。
若能得聞大儒講學,也不枉來京一趟。
這個時代,法不輕傳,學問無價。
盡管宋時印刷技術提升,使得文風昌盛,讀書人暴增,可真正的頂級學問,依舊掌握在少數世家門閥手中。
而這些學問是世家門閥安身立命,延綿不斷的根本,哪里會輕易傳授?
但如今在朝廷舉辦的大禮儀中,各家各派卻是把壓箱底的絕學都拿出來了。
正所謂,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東京城太大了,從東外城到國子監,足有好幾里路程,他們二人卻沒有選擇坐馬車。
經過前幾日的堵車,這些赴京的讀書人都學聰明了,寧愿辛苦些走路,也不愿坐車了,坐車一堵就是半個時辰起步,等到了國子監,論道也結束了。
緊趕慢趕,兩人終于在辰時一刻之前趕到國子監,憨厚少年早已累得氣喘吁吁,他畢竟癡肥,加上剛剛吃了一大碗湯餅,好懸沒吐出來。
“快,里頭還有位置?!?
見國子監大門還沒閉上,高瘦青年面露喜色,拉著好友就往里沖。
沒法子,旁聽的人實在太多了,不快些連個落腳的位置都沒有。
廣場被精心布置過,中間搭建了一座高臺,外圓內方,長寬十丈有余,鋪設毛毯錦墊,乃是論道之所。
高臺四周東南西北,設有三排座椅,共計二百余個座位,供朝中官員與受邀的大儒旁聽所用。
至于更外圍的位置,則空空如也,來旁聽的讀書人要么席地而坐,要么自帶軟墊矮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