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人情練達即文章-《靖安侯》
第(2/3)頁
考房這種場所,基本上一年乃至于兩年才能用上一次,雖然考試之前各級負責的衙門會派人過來打掃,但是衙門口的人鼻孔朝天,哪里會認真干這種打掃衛生的活計,起先沈毅在縣試的時候,直接做了一屁股灰,走出考場的時候,身上的新衣服一拍就是煙塵滾滾。
現在沈某人也算是科場老油條了,經驗豐富。
這會兒因為是三月份,天亮的并不早,沈毅不慌不忙做完了考房的衛生之后,天色還沒有完全亮起來,他也不著急,趴在桌子上睡了個回籠覺。
等到學政衙門的差役敲鑼發考題的時候,沈毅才從美夢之中驚醒,從差役手里接過了考題。
是雜文。
題目是儒家圣人經典中的一句話。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四書五經沈毅早已經爛熟于心,這幾個月時間里他也沒有少翻看時文集,再加上這種四書中的名句,在甘泉書院的時候先生們就著重教導過,沈毅的老師秦先生還曾經給沈毅出過一個類似的題目,讓他寫一篇雜文。
以沈毅現在的學問,制一篇這樣的雜文并不是什么難題,他先是在草稿紙上寫了一遍,然后檢查錯字已經一些不合時宜的地方之后,將修改過的文章仔細認真的謄錄到了考卷上。
就在沈毅用心答題的時候,建康學政馮應,帶著學政衙門的一眾官員開始巡視考場,路過沈毅考房的時候,這位馮學政停了一下,瞥了一眼沈毅考房上的考牌,然后負手遠去。
一天的時間很快過去,到了傍晚時分第一輪鑼響,沈毅就準時交了卷子,離開了考場。
不得不說的是,京城的學政衙門效率很快,院試第一輪考試過去之后的第二天下午,考場門口就貼出了第二場的考試名單。
院試的淘汰率并不低,而且很是殘酷,因為院試第一輪錄取的人數,是當科錄取秀才人數的兩倍。
一些地方上的州府,一府之地一屆可能也就錄取三四十個秀才,建康江都這種地方秀才的名單雖然多一些,但是至多也就是一二百個名額。
可每一屆院試參與的人數,都在三千人以上。
也就是說,院試第一輪,就要淘汰掉差不多九成的童生,只剩下一成進入院試的下一輪,然后再下一輪里再取一半人中秀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