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人生轉折!-《靖安侯》
第(1/3)頁
所謂親親,就是指親近親人。
而所謂國家九經,語出中庸,是指修身,尊賢,親親,敬大臣,體群臣,子庶民,來百工,柔遠人,懷諸侯九種治國方略。
按理說雜文的題目,多半是四書五經里兩句不相關的話截搭在一起為題,從而讓考生強行給出一個合理的解釋,這就比較難,但是這一次會試的題目,卻是中庸里的原句。
這種原句很好破題,因為只要讀過書蒙過學,就一定背過這一段,了解過這一段句子背后的意思,所以在座的諸位考生,絕大多數都能以此為題寫出一篇像模像樣的文章出來。
大家都會寫的情況下,只要注意不跑題,那么就只能看誰寫的更出彩了。
考房里的沉毅,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著這個考題,陷入了思索當中。
國家九經,乃是治國的方略,正巧這會兒小皇帝親政一年,而且剛剛正式掌權,會試起這種題目,會不會讓小皇帝誤會?
或者說,兩位總裁官出這么個題目的用意到底何在?
想要借考生之口,教導皇帝如何治國?
還是皇帝想要問政天下?
想到這里,沉毅用手在桌子上敲了敲,在心里暗自猜想:“不對,如果這是殿試,皇帝多半會親自看考卷,但是這是會試,一切由兩位主考官來決斷,因此絕不是皇帝問政。”
“所以,不能按照皇帝問政的思路來寫…”
“兩位主考官里,那位御史臺的御史大夫錢頤是什么成分不清楚,但是吳勘吳侍郎的成分非常清晰,他是鐵定的皇帝一黨…”
當初因為沉毅向出云公主潑茶的事情,禮部的兩個侍郎都被皇帝遷怒,丟了自己禮部侍郎的差事,而吳勘吳侍郎正是借著這個當口,成功躋身禮部侍郎,成為了前途無量的“儲相”。
這種儲相不同于翰林院里那些所謂的儲相。
翰林院里的那些人,都是剛考中功名沒多久,雖然被人說是什么儲相,但是十個翰林能有一個拜相就不錯了,而六部之中的禮部,絕對是六部之中拜相幾率最高的一個衙門!
因此,吳勘這個人的成分想也不用想,絕對是皇帝一黨。
身為皇帝的死忠,自然不敢用居高臨下的態度去教訓皇帝怎么去做皇帝,怎么去施政。
那么這兩個思路就都不能寫了。
不能當作皇帝問政來寫,更不能教皇帝怎么做皇帝,那么這個題目的重點,就不在第一句的國家九經上,而是在后一句的“親親”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