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瑯琊紙很快就通過病毒式廣告席卷了大嵩,甚至連帶著塞北都有著瑯琊紙的痕跡。 只可惜瑯琊紙產量少,如今更是一紙難求,一張紙甚至能夠賣到上百兩銀子。 呂行世只能感慨這群商人是真的黑和這群讀書人是真有錢。 這就導致了他這瑯琊閣天天有人過來崔生產,好在沒有影響到風華報的發行。 如果說瑯琊紙是輕奢品,那么風華報和相應的瑯琊書,也就是用瑯琊紙裝訂成冊的書籍,那就是正兒八經的奢侈品。 能夠看得起風華報和瑯琊書,有一個算一個,都是地位顯貴的人,沒有足夠的權勢,是根本拿不到手。 這也造成了覬覦瑯琊紙的人是越來越多。 呂行世自然也是雇傭了不少江湖人過來作為護衛,雖說其中混入了不少心懷鬼胎的人,但是因為呂行世給的太多,導致他們有點懷疑要不要繼續干。 其次就是呂行世的威名,金烏神將的名頭可不是一般人敢來的。 敢來還被他抓到的,直接就打死在當場。 隨后直接曝尸作為警戒。 與此同時,大嵩與遼北的議和也轟轟烈烈的開始了。 動靜還是很大,不少江湖人都打算去阻止這個屈辱的議和行為,只不過全都失敗了。 最終以每年為遼北提供百萬歲賜作為條件,以糧食、鐵器、布匹等作為折現,并在天芝山脈里一同立下互不侵犯的盟誓并稱其為子國,塞北成了阿哈出的遼國,阿哈出正式成為遼王。 簽訂的臣子在當晚就自縊身亡,為此也是保全了自己的名聲。 再然后,就開始征集歲賜了,歲賜折現沒錯,但是價值肯定不是由大嵩定了,而是由遼國制定。 那么對于大嵩百姓來說,必然是一次橫征暴斂,羊毛出自羊身上,看起來是大嵩支付,然而最終成本還不是轉移到百姓的頭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