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蓋亞十年,三月五日。 讓人意外的是,蓋亞十年的首場大戰不是發生在歐洲,而是亞洲。 是日,大夏正式向波斯帝國宣戰。 波斯帝國幅員遼闊,玩家總數在三千萬上下,在遭受蒙古帝國西征之后,帝國總兵力依然維持在兩百萬的規模。 再加上盤踞波斯灣,一度被視為亞洲的新興帝國。 兼且波斯帝國除了跟蒙古帝國打了一仗,很少參與對外作戰,內部穩定,經貿繁榮,工業也相對發達,是大夏在亞洲最后一個有分量的對手。 在攻打天竺之前,歐陽朔還沒想過,是否要對波斯帝國開戰。 天竺之戰的順利推進,不僅為大夏贏下又一個重量級的都護區,還攢下一百萬精銳之師,讓歐陽朔有了對波斯開戰的底氣。 亞洲霸主的身份,對此戰也有一定加持。 為了盡快拿下波斯帝國,歐陽朔這次一點也不含糊,出動上中下三路大軍,合計三十一個軍團,一百五十五萬大軍。 上路軍,由隸屬北亞戰區的鳳翔軍四個軍團擔當,從西疆行省北塔關進軍;鳳翔軍統領征北將軍郭子儀,擔任上路軍統帥。 中路軍,由隸屬西亞戰區的飛熊軍四個軍團以及西亞軍的三個軍團,合計三十五萬大軍組成,從西疆行省南城關進軍。 神將王翦,擔任中路軍統帥。 下路軍,由南亞第一集團軍至第四集團軍組成,合計百萬大軍,也是此番出征波斯帝國的主力部隊,從阿育行省進發。 神將李靖,親自掛帥出征。 除此之外,印度洋艦隊還將從海上,對波斯帝國沿海地區發起進攻。 打下一個敵人,利用該國之兵力,接著攻打下一個目標。 這等做法,跟當初賈詡在吐蕃戰場提出的“絞肉機計劃”,非常類似,也算是開創了一種大夏模式。 情況順利的話,該模式還能繼續運作下去。 運作的基礎,得益于大夏在天竺戰場的成功,正是借助于《帝王即死符》這樣的非常規戰術,大夏軍才得以輕松獲勝。 如果跟阿育王朝一直硬碰硬,最終怕也只是一個慘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