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君不見……唱!” 折克行突然大聲喊道。 少頃歌聲驟然而至。 一個個軍士張開嘴,奮力的歌唱著。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洪亮的歌聲從御街直沖過來,趙禎首當其沖。 他的身體微微后仰,就聽到前方有人喊道:“殺氣騰騰啊!” 近前了。 一雙雙眼睛里蘊含著憤怒和殺氣,那目光堅定,自然帶著讓人懾服的氣勢。 這種眼神…… 遼使看不清眼神,可他的隨從在前方卻看得清清楚楚的。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云。” 歌聲宏大,讓人心驚。 遼使不懂這歌,他急切的問道:“誰知道?誰知道?” 這里就數高麗使者的漢學最為精深,他神色凝重的道:“終軍,前漢人,武帝時南越不服王化,終軍請見武帝,曰‘愿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后來在南越遇害。請纓一詞即是出自于他。” 遼使喃喃的道:“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這便是漢人嗎?” 高麗使者說道:“正是。” 他覺得眼前的遼人有些讓人厭惡,就微微退后一步,說道:“班定遠就是前漢的班超,其人果敢,曾率三十六騎遠赴西域,縱橫五十余城,三十余年,其人之名在西域可止小兒夜啼。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這話即是來自于他。” “三十六騎?” 遼使不禁驚道:“漢人亦有如此悍勇嗎?” “男兒應是重危行,豈讓功名誤此生。” “這是說男兒該遵循古人,持劍殺敵,莫要一心求功名。” “殺氣騰騰啊!”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周圍不少人都變色了。 韓琦不滿的道:“什么叫做豈讓功名誤此生?他這是在影射老夫當年的話嗎?” 當年狄青求情時說焦用是好漢子,韓琦輕蔑的道:“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名者方好兒……” 可這歌卻直接打臉了。 富弼說道:“況乃國危若累卵,況乃國危若累卵啊!” 黃河東向計劃落空,大宋君臣心中慌亂,擔心沒了這條防線之后,遼人就要南下了。 而遼使順勢而為,語出威脅。 局勢危急!可不正是國危若累卵嗎! “豈讓功名誤此生……” 有人低頭,有人抬頭,但更多的人卻是感到了震撼。 這詞并不出色,用典也只是尋常。 可就是這些尋常的文字,最終卻組合成了震動人心的歌聲。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時矜。” 這是投筆從戎之意。 那些讀書人都面色凝重,有人在反駁,聲音在那雄渾的歌聲中恍如蟲鳴。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歌齊從軍。” 同志一詞古已有之。 ——同心則同志! 志同道合者匯聚十萬,高唱戰歌去從軍。 這是何等的氣勢。 趙禎不禁捶打了一下城磚,喊道:“好好好!” 讀書人不肯從軍,因為他們覺得武人就是臭蟲,就是下賤人。 “齊從軍,凈胡塵,誓掃兇殘不顧身!” 轟! 整條御街都轟動了。 無數人爬上屋頂在呼喊著。 聲音嘈雜。 折克行的面色漲紅,他走到了宣德門下,然后用力跺腳。 轟! 一萬人齊齊跺腳,眼前的天地仿佛都在晃動著。 眾人齊齊噤聲。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