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聚居地之事,諸卿如何看?” 趙曙顯然還在火氣之中,韓琦說道:“陛下,廣州和泉州等地,大食人聚居已成慣例。” 大家都是點頭。 所以蕭規(guī)曹隨,所謂慣例,這些都是施政的關(guān)竅。 為政之道,特別是宰輔,首要便是穩(wěn)重。 所以蕭規(guī)曹隨,遵循慣例做事,這是無可厚非的。 “誰的慣例?” 蘇軾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諸位相公,那些大食人原先壟斷了海貿(mào),獲利甚豐,于是他們就在各處定居下來。那些小國自然不敢,也不會置喙,可這是大宋!” 宰輔們都在看著他,覺得有些納悶。 這個蘇軾外號蘇大嘴,往日也沒見他對朝政發(fā)表什么看法,今日這是怎么了? 趙曙鼓勵道:“你說說,朕聽著。” 他擔心蘇軾在自己和宰輔們的注視下會緊張,可也不想想蘇軾是誰。 這是蘇仙啊! 能寫出大江東去的蘇仙,大抵面對神仙也不會緊張。 他從容的道:“大宋自有律法在,外藩人要想在大宋定居可以,可聚居卻不妥……” 宰輔們都有些不渝,蘇軾視若未見,“諸位相公想想,若是到了以后,這些人想做些什么,怎么辦?” 曾公亮還以為他會說出些什么道道來,聽到是這個,不禁就松了一口氣,笑道:“他們?nèi)羰且[騰,要造反,不說汴梁禁軍,只需巡檢司就能壓下去,這個……哈哈哈!” 他覺得是個笑話,可包拯卻肅然道:“陛下,臣想起了安祿山。” “前唐對安祿山不可謂不厚,可他造反卻毫不猶豫,由此可見,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臣以為蘇軾之言甚好,外藩人要在大宋定居可以,但不得聚居,否則以后一旦有變故……” 他看了曾公亮一眼,“曾相,居安思危啊!” 太平鼎盛的時候,宰輔就得為以后的衰弱期做準備,這才是名臣。 否則就想著大宋以后順風(fēng)順水,那等人在包拯看來,不配為宰輔。 曾公亮拱手道:“是,老夫卻輕浮了。” 他覺得自己先前的話口快了些,沒想透徹。 趙曙見他認錯干脆,就贊許的道:“人孰無過?有過改之就是了。蘇軾……你如何看?” 他問話時看了包拯一眼,顯然對包拯的反應(yīng)極為滿意。 居安思危,這思路和焦慮癥、抑郁癥患者的思路如出一轍。 但凡是抑郁癥和強迫癥患者,他們都不喜歡自己的環(huán)境出現(xiàn)問題,一旦出現(xiàn)問題,就必須要馬上解決。 而且他們總是對未來抱著懷疑和焦慮,總是擔心未來會發(fā)生一些不好的事兒。 于是整日焦慮抑郁。 這種病情很讓人頭痛,但換個想法,這種病情實際上就是居安思危的另一種表現(xiàn)方式。 這一刻,精神病患者趙曙和大宋名臣包拯惺惺相惜。 這是趙曙給的考題,蘇軾想了想,“陛下,臣以為以后的大宋定然會物華天寶,于是引得外藩人紛至沓來。可他們來了大宋該怎么辦?臣以為,大宋該敞開胸懷!” 蘇軾的熱情仿佛是天生的,他的大氣也是如此。 “大宋敞開胸懷,可卻不能任由他們自作主張,比如說大宋,難道要在汴梁弄一塊地盤變成外藩人的聚居地?那是什么?臣以為萬萬不妥!” 趙曙突然問道:“前唐呢?” 前唐當真是敞開了胸懷,廣迎各方來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