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蘇軾詫異的看了他一眼,說道:“可前唐也就興盛了那些年,正如同煙火和曇花,燦爛卻短暫。” “臣以為,大宋興盛時,一切皆不是問題。可大宋未來能保證長久的興盛嗎?” 蘇軾提出了這個問題,然后就退到了邊上。 趙曙微微頷首,“是啊!興盛興盛,可縱觀史書,從始皇帝開始到漢唐,興盛的時日越發(fā)的短暫了,外敵總是會越發(fā)的龐大,自己卻越發(fā)的孱弱……這是個問題……皇子怎么想的?” 小透明趙頊被揪了出來。 他一臉純良的模樣讓蘇軾不禁低聲自語,“怎么和安北那么像呢?” “陛下,臣以為世間永無恒強(qiáng)的國家,不可能會有。” 這個回答讓人沮喪,歐陽修說道:“大宋定能興盛千年萬年。” 包拯干咳一聲,“這等話在這里就別說了。” 什么千年萬年,能再興盛兩三百年,估摸著太祖皇帝就能從墳?zāi)估锇抢鰜恚d奮的拉著漢唐帝王吹噓自己的兒孫是多么的牛筆。 但凡有理智的都認(rèn)可了趙頊的話,并致以贊許的目光。 “大王很清醒,陛下,這是大宋之幸事。” 趙曙點頭,很是欣慰。 什么陛下萬歲,什么帝國萬年,這些在上位者的眼中都是忽悠。 當(dāng)然,帝王老了例外。 老了的帝王會昏庸,會尋求長生不老,會尋求帝國永存。 但趙曙還在壯年,所以此刻的他很清醒。 “至于外敵,臣以為外敵永遠(yuǎn)都不會斷絕,在以后的歲月里,外敵會不斷挑釁大宋,而大宋要如何應(yīng)對?臣以為文武不可偏廢,還有耳聰目明。” 趙頊微微昂首,看著充滿了年輕人的朝氣。 “何為耳聰目明?”趙曙問道。 “就是去察覺這個世間,看看除去大宋之外的勢力,不管大小都要去查明他們的實力,分析他們,若是對大宋有威脅,那么就要提前動手……” 說到這里,趙頊卻反過來,“從漢唐來看,中原的問題基本上都是出于自身,自身糜爛了,外敵才能得逞。所以臣以為,自身強(qiáng)大才是道理。至于外敵,去查清他們,然后……派出使者,去問問他們是要和平還是刀槍。” 趙曙的身體微微后仰,微笑不可抑制的從嘴角洋溢開來。 這便是我的兒子啊! 韓琦的身體微微顫抖著,他想到了趙禎。 太宗留下了個爛攤子,真宗接手,這個攤子就被他弄的更爛了。 趙禎登基,他曾經(jīng)雄心勃勃想把這個大宋帶離衰落的軌道,可惜失敗了。 然后就是趙曙。 趙曙很強(qiáng)硬,而且極其的不耐煩。 在對待外部威脅上,趙曙還能保持些沉穩(wěn),但卻不肯退讓。 太宗和真宗擺爛,仁宗守成,到了趙曙則是開始了進(jìn)取。 趙頊呢? 這位大王的姿態(tài)極為積極主動,對內(nèi)他暗示要積極進(jìn)取,不能容忍漢唐的內(nèi)耗發(fā)生。對外,他更是亮出了猙獰的一面…… “查清他們,派出使者,問問他們要和平還是刀槍!” 包拯贊道:“這才是大宋的皇子,臣為陛下賀。” 內(nèi)部保持不內(nèi)耗,主動出擊。 這便是趙頊的政治宣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