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5章 顛覆-《北宋大丈夫》
第(2/3)頁
若是劉展再翹起個蘭花指甩甩手帕……
沈安覺得自己造孽造大發了。
“郎君,咱們的書太多了。”
“賣!”
于是書店的門口擺放了一張榻,上面堆積著許多典籍。
“中庸、論語合集……五文錢一卷了!”
“五文錢一卷?”
我去!
路人全部止步。
按照大宋的市價來說,一卷書普遍的價格都是四十到五十文,當然,這個是雕版的價格。
活字印刷很便宜,但究竟有多便宜誰也不知道。
中庸和論語合集……注意,這是合集,就像是后世銷售某樣東西時還搭上了贈品。
中庸加論語五文錢,這幾乎就是紙張的價錢,印刷的成本忽略不計了。
“兩卷合一,五文錢了啊!”
伙計喊的聲嘶力竭,他自己也覺得沈安瘋了。
這兩卷書若是雕版印刷,少說能賣六七十文,可現在只賣五文,一成都不到。
就像是后世買手機,原價五千的手機只賣三百,伙計估摸著想死,而顧客估摸著會覺得賣的是手機模型。
所以伙計見沒人來,就拿起一本書沖著大家翻開,“看看了啊!看看!都是清晰的很。”
“兩卷合一,五文錢就到手,買回家給孩子看,不識字就去尋縣學州學的先生問。官家都說了,要讓孩子們讀書,咱們不要顏如玉,可也不能讓孩子做睜眼瞎吧……”
“可先生不肯教呢!”
有人大概去試過,“那些先生很是傲氣,板著臉不理人。”
有人說華夏文化在大宋登峰造極,這話沒錯。
相比于漢唐,大宋的教育事業堪稱是前無古人。
說到教育,這個必須要提到太祖皇帝。太祖皇帝愛讀書,手不釋卷,連領軍作戰都是如此。上行下效之下,大宋的文化事業蓬勃發展。
到了后來,教育甚至成了考核官員政績的一個指標。
你做地方官,地方教育沒發展,那你就是不稱職。
而這股子風氣漸漸深入人心后,捐資助學也成了風潮。
但凡有些能力的都會去捐些錢助學,這算是風雅事。
可哪怕是如此,大宋的識字率依舊不高。這個和教育成本有關。
這個時代讀書是件奢侈的事兒,不管是吃住還是購置筆墨紙硯,都不是一般人家能承受的。所以有人說富者愈富,為何?因為他們的孩子在讀書時,平民的兒子卻在玩泥巴,或是跟著大人干活,最后成為田間的一個麻木農夫。
這個局面要想改變,降低讀書的成本是最重要的。
所以沈安出手了。
“五文錢?”
“沒錯,五文錢!”伙計得意的道:“知道咱們這里是誰的嗎?沈龍圖的產業,還擔心什么?只管買!”
“是沈龍圖的書店?”
“汴梁難道還有誰敢冒充沈龍圖?”
這句話讓所有的擔心都消散了。
“某要買一本!”
“……”
瞬間書店就被淹沒了。
“……別搶!特么的!那么便宜還偷!抓住那個偷書的!”
“有,都有,后面還在印呢!別搶啊!”
稍后一切都消停了,現場一片狼藉,只剩下幾個狼狽的伙計在喘息,身前的箱子里裝滿了銅錢,地上也掉了不少。
沈安在后面看著這一切,很是滿意。
“郎君,有五人偷書,三人沒給錢。”
陳洛一直在盯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