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高麗使者急匆匆的回去了,據(jù)聞臨走時嚎哭了許久,說是被坑了。 至于被誰坑了,大伙兒只是看著沈安。 “水軍戰(zhàn)船修整完畢,各等輜重也準(zhǔn)備好了。” 文彥博看了沈安一眼,“陛下,此次出海遠征大食,臣只是在想……誰領(lǐng)軍前往。臣又想到了君臣之道,臣子讓官家為難,這可是有些不妥當(dāng)。” 眾人都聽出了言外之意。 官家,沈安這廝的戰(zhàn)功太多了,此次再讓他領(lǐng)軍前往,若是大獲全勝,回來后怎么封賞他? 可沈安不去,那么誰能領(lǐng)軍? 常建仁?這等遠征他還不夠格。 還有誰? 文彥博想起了馮京。 在上次的矛盾之后,文彥博覺得必須要給馮京送些溫暖,才能把這個舊黨大將的心留住。為此他和司馬光等人商議了一番,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想到這里,文彥博說道:“陛下,臣以為,樞密院副使馮京可領(lǐng)軍前往。” 文官領(lǐng)軍這是傳統(tǒng),至于你說文官沒經(jīng)驗……經(jīng)驗不都是摸索出來的嗎? 讓馮京去一趟,大勝之后,文彥博可趁機操作進政事堂,而樞密使的職位正好讓馮京頂上。 從報紙出來到現(xiàn)在,舊黨被弄的灰頭土臉的,有識之士都覺得該要振作起來了。于是才有了這次大動作。 一旦成功,舊黨的格局將會煥然一新。 這是文彥博的期待。 “文卿所言甚是。”趙曙的第一句話就讓文彥博難掩欣慰。 這幾年他也算是頗為煎熬,一是為自己,但更主要是為了舊黨。 舊黨里的幾個大佬的戰(zhàn)斗力都是渣,呂誨沖動而無謀,司馬光迂腐,其他人更是不消說。 他本想韜光養(yǎng)晦幾年,可這個局面卻讓他不得不站了出來,為舊黨謀劃。 這一切是為了什么? 只是為了后繼無人啊! 看看新政那邊,韓琦等人老而彌堅,越發(fā)的不要臉了。王安石、韓絳等人在后面等候接班。再后面,新政那邊的人才多的讓他眼紅…… 關(guān)鍵是第二批的新政有王安石帶頭,第三批的更強大,沈安那廝就是頭領(lǐng)。 這樣的格局讓文彥博感到格外的無力,只能奮力謀劃爭奪。 想到這里,文彥博不禁有些難受。 但此次若是能成,那就能把馮京推出去。 呂誨和司馬光都是豬隊友,靠不住啊! 文彥博搖搖頭,覺得自己的決斷沒錯。 趙曙看了一眼趙頊,“此次出海遠征,領(lǐng)軍的……年歲大了不成。” “官家英明。” 年歲大了,若是不適應(yīng)海上的生活,整日狂嘔,說不得會死在外面。 朕不英明啊! 趙曙想到宮中為此的鬧騰,不禁有些頭痛。 “皇子從聽政以來,很是謙遜,可既然身為皇子,自然要文武皆通。朕在想,北方的遼人未來將會覆滅,那么大宋將來的威脅在何處?朕以為在海外。” 趙曙為了鎮(zhèn)壓群臣的反對,只能把沈安的這個分析搬了出來。 “海外很大,大的超乎想象,大宋此刻不去謀劃,別人就會來謀劃大宋。先下手為強,大宋要學(xué)會先發(fā)制人,而不是坐在家里等著敵人來打!” 眾人都有些懵逼。 這事兒……官家你是當(dāng)真的? “陛下,皇子乃是國本,海上風(fēng)浪大,若是有個閃失……臣以為萬萬不可!” “是啊!上次商船傾覆,無人幸免,可見一斑。” “陛下,皇子當(dāng)留在京城聽政才是,遠赴萬里之外……何年何月有過這等事?” “……”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