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里是北方草原,所有的一切都是由王臨池建造而成的,縣令也不是什么世家之人,只是普通人上位,因此也就沒有太多的彎彎繞繞,更多的是以實務為主。 至于那名小吏,則不一樣,是朝廷派來監督的。 之所以認慫不是礙于縣令的身份,而是因為再不認慫,是真的會被打死在這里,到時候隨便扯了個理由,保證不會有人來追究。 也正是因為這里是王臨池建造的,在記憶體全面撤離后,崩潰速度遠比中原等區域要快得多。 “我想要去京都,問一問到底怎么回事。”袁林說道。 “沒結果的,去了說不定就會死在半路上。”縣令阻止了袁林的想法。 這想法確實是非常的不錯,然而實踐起來卻沒有多少的可行性。 一個窮鄉僻壤的窮小子進了京都,還想要問如此敏感的事情,怕不是剛開口,就被抓起來扔進了天牢里面。 “不去的話,我不甘心,反正我沒有任何牽掛,就當做是為鄉親們做一份貢獻。”袁林知道,有些事情,必須要有人去做才行。 既然如此,那這個人為什么不能是他? 縣令聽到這話,也是不由得眼神一黯:“明天出發吧,我去縣衙里給你湊一點盤纏好了。” “如果可以的話,繞道去岱廟,給天齊王上一炷香。” “咱們縣里受了天齊王這么大的恩惠,結果卻什么也做不了,如今你要去,便多走一段路好了,以表心意。” 在絕大多數地方,稱呼王臨池依然是以天齊王為主,而不是天齊仁圣帝,封神是這么封的,流傳卻不管。 袁林自然不會拒絕了,他可是一直想要去見一見天齊王,哪怕只是立在廟里的金身。 至于世家們建造的三百六十五座圣帝廟,自然是建立在大靖所在的中原,不可能建立在東西南北四方了。 世家們在王臨池死后,自然是一直在防范著,避免這些個胡虜、蠻夷叛亂。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無論是胡虜還是蠻夷亦或者是其他被滅的諸國余孽,其實一個個都在蠢蠢欲動,現在還沒有動手,全都是在等一個合適的機會。 正常來說,這個機會應該很遙遠,可是誰都想不到,皇室為了吃獨食居然親自送來了一個。 吃這么多也不怕被噎死在現場。 “還有一件事,你是從北方南下,想要入關,沒有那么容易,哪怕你我都是靖人,可是之前卻是胡虜,難免受到刁難,屆時還需忍讓。”縣令說著,又囑咐了袁林一句。 袁林點點頭:“我明白。” 在天齊王時期,并不會出現歧視的問題,現在就不一定了,誰知道中原發生了什么變化。 因此能夠忍下來的事情,肯定就得忍住而不是反抗。 “去吧,回去收拾一下。”縣令說著,讓袁林回家收拾東西,這是出遠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