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三十七章 張心安拜師-《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2/3)頁
房玄齡道:“如此才思敏捷,同齡人豈是這孩子的對手,老臣小時候尚未有這等風采,如此與他比之,臣收得這個弟子,臣惶恐。”
“在驪山還有一個十分了得的孩子。”
房玄齡撫須道:“陛下所言是驪山長女,張清清?”
李世民點頭道:“當年皇后要收那孩子為弟子,可是她拒絕了,那孩子不僅僅才思敏捷,能言善辯,不論數術與才學造詣皆是上上之學,張公瑾過世之前,將一生本領都傳給了她。”
“這也是聽張公瑾自己說的,有些事情他沒有教張陽,但都傳授給了張陽的孩子,只是這樣也就罷了,她跟著李靖學了兵法,跟著張公瑾學了謀略,與歐陽詢學才學,更有玥兒親傳數術。”
“還有張陽一直以來的教導,弟弟尚且如此,那姐姐可想而知,這大唐的小輩一個比一個出彩。”
房玄齡低下眉眼,沉聲道:“令人羨慕,也令人惴惴不安。”
李麗質帶著張心安走出宮門,李泰早早就在這里等著了,他問道:“今日如何了?”
張心安道:“房相收我做弟子了。”
李泰滿意地一拍他的后背,“好樣的,大丈夫當該如此,不能退縮。”
“嘻嘻。”
張心安跟著麗質姨姨上了馬車。
李泰親自坐在車轅上,趕著馬兒一起回了驪山。
張陽與媳婦在村子里的田地里忙碌著,入冬之后還要察看地里的凍土的情況。
小慧與小武都很忙,家里也沒個幫手。
夫妻倆便一起來查看田地里的凍土情況。
李孝恭還在與一個縣丞說著話。
“河間郡王,今年的勞動模范縣怎么不是新豐縣?”新豐縣的縣丞嚴章一臉的焦急,“要說產量,我縣的肥皂作坊一直都很好。”
李孝恭不厭其煩,又解釋道:“你看看渭南縣的賬目,他們的布絹產值是你們的幾倍。”
嚴章道:“這肥皂的利潤自然是沒有布絹高,驪山不能這樣評勞動模范縣,鄉縣也有諸多不服氣。”
李孝恭又道:“勞動模范縣的評選可不只是誰生產的多?還要看經營能力,你們肥皂若經營得好,產值也不會比人家布坊來得少,可對?”
嚴章欲言又止,這話也有道理。
李孝恭安慰道:“這也只是第一年評選,來年還會繼續評選的,不過是一面錦旗,加一點扶持罷了。”
新豐縣的縣丞,嚴章又道:“對別人來說不過是一面錦旗,對下官來說這意義重大。”
“你也放心,這一次的評選是老夫親自帶著人去各縣察看所評的,涉及的不僅僅是保質保量,還要有生產規范,鄉民風聞與經營效益,你們這些做縣官的應該多向好的學習,勞動模范縣是榜樣,向榜樣看齊,來年做好充足的準備。”
“這些都是評比的條件,老夫可都悉數告訴你了,要是來年你還拿不到,就別來再問老夫,你們各縣也要都走動走動,不要就關起門自己做事,多溝通不是壞事。”
新豐縣縣丞躬身行禮道:“謝河間郡王指點。”
李孝恭遞給他一把南瓜子,總算是送走了這個縣丞。
張心安一到驪山,便騎著熊二找來,“爹!娘!房相收我做弟子了。”
張陽直起腰。
李玥寫著記錄,聞聲看去。
熊二跑來,它的嘴里還吐著熱氣,張陽掰開它湊上來的腦袋,問道:“當真答應了?”
張心安回道:“孩兒見了房相與皇帝,之后又問了問題,孩兒答上來了。”
張陽道:“行了,你趕緊回家去寫今天的作業。”
“那孩兒回去了。”
夫妻倆站在田地里,李玥手拿著書卷笑道:“這孩子真有福氣。”
張陽笑道:“我們的孩子都是有福氣的。”
李玥幸福笑著,“看我們的孩子,多傻的孩子。”
到了傍晚,關中的風更冷了,到了夜里便開始下雪了。
事后,張陽才知道孩子之所以能夠被房相收為弟子,開始因為他與皇帝講了一個楚王攻宋,被墨子勸說放棄的故事。
晚上一家人吃得是火鍋,張清清已開始幫著小慧姨姨做事了,開始參與驪山的經營。
張清清道:“女兒想要跟著小慧姨姨做這些事,弟弟太笨了,不能指望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