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吐蕃篇-《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2/3)頁
“我已不是贊普了,現在吐蕃發生的事情與我沒有關系。”
松贊干布蒼老了許多,他講話的語氣也更平淡了。
王玄策又道:“吐蕃的子民感念您這位贊普,當初您為了吐蕃的安寧,毅然決然前往長安城,愿被天可汗圈禁多年,沒有一句怨言。”
說著話,王玄策還發現了這里有不少唐人的書卷。
松贊干布笑道:“我回到吐蕃之后托人去長安城帶了不少書卷,我喜歡唐人的書籍,所以我這里也有不少驪山的書。”
“對了……”他接著道:“我聽說驪山建設一座巨大的學城,叫作學術院,意在用學術造福天下,他們每每有了書籍,我便托人帶到吐蕃,閑暇之余一個人拿來看看。”
他慈愛地看著那個把玩著魔方的孩子,又道:“我們吐蕃崇尚高山與雄鷹,也崇尚智慧,有智慧的人都會得到吐蕃的尊敬,王將軍亦是如此。”
王玄策面對這個當年的贊普,謙遜地笑了笑,“我的智謀比之贊普算不得什么。”
松贊干布又給他續上奶茶,“加點酥油味道會更好。”
“多謝。”
王玄策雙手端著茶碗,又是飲下一口。
松贊干布嘴里嚼著一顆干棗,低聲道:“縣侯與我年紀相仿,他現在還和以前一樣嗎?”
王玄策搖頭道:“我離開長安城的時候,天可汗還未退位,也不知縣侯現在如何,新帝登基之后很多事情都和以前不一樣了。”
“唉。”
嘆息聲很重。
松贊干布嘆了一聲,道:“可惜平生遇見了縣侯,也可惜縣侯遇見了天可汗,我們的人生都已停下,若不是有一個如此英明神武的天可汗,縣侯說不定已執掌天下權柄。”
王玄策皺眉道:“我是來向吐蕃借兵的。”
“嗯……”松贊干布沉吟半晌,“這是第幾次了?”
王玄策道:“第三次。”
如今的贊普看起來暮氣沉沉的,明明也才不到四十歲,卻有了一雙看穿塵世的眼睛。
他的人生經歷大起大落,沉淀多年之后,看待世俗的眼光格外不同。
與這種人說話多了,很容易就會遁入空門。
王玄策想要直入主題。
不多時屋門被打開,一陣冷風吹了進來,王玄策皺眉朝著身后看去,卻見是一個熟人。
這熟人也在火邊坐了下來,他給自己也倒了一碗奶茶,大口飲下。
王玄策詫異道:“蘇大將軍?”
蘇定方也是有些詫異,這才回過神,“王玄策?”
“您怎么在這里?”
蘇定方撫須道:“我一個婆娘,她在爭吐蕃的大相之位,我過來看看,等這里的事完了就回去了。”
王玄策還沒從驚愕中回過神,“你的婆娘。”
蘇定方頷首道:“此事說來話長,不過她想留在吐蕃,我要回去了,往后還是各過各的,與她有個女兒,我接回關中養。”
一時間聽到的信息量有些大,王玄策消化了好一會兒。
屋外的議論聲更多了,蘇定方的婆娘與祿東贊的兒子正在爭著大相之位。
不多時屋門又被打開了,王玄策越發不耐地回頭看去,過來喝口熱茶,怎么還不消停了。
正欲開口,見來人是祿東贊,王玄策又謙遜地笑了笑,“原來是大相。”
祿東贊坐在蘇定方的對面,開口道:“牧民開始選了。”
蘇定方點頭道:“嗯,等結果吧。”
祿東贊再質問道:“你與驪山達成了什么約定,為什么能夠吐蕃帶來這么多的鹽鐵布匹。”
“我本就是唐人,我的婆娘能夠給吐蕃帶來更多的好處。”
“這不公平。”
“公平不在于牧民選誰,而在于誰能夠給吐蕃帶來更多的好處。”松贊干布道。
王玄策是來借兵的,但遇到吐蕃的這種大事,聽著眼前幾位大佬的討論,他顯得有些局促,不停地喝著喝茶。
不多時吐蕃人進入屋中通稟,結果出來了,牧民更愿意站在唐人這一邊,松贊干布的兒子輸了,蘇定方的婆娘贏了。
松贊干布低聲道:“你的兒子確實很厲害,但他只會打仗,牧民想要的是安寧的生活,吐蕃征戰這么多年,該停下來修生養息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