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番外:江南篇-《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2/3)頁

    站在這膄船上才發現這膄船的所用的木料,裝飾都是上好的。

    注意到李君羨的目光,徐齊聃行禮道:“這些年我們徐家借著驪山的商路,賺取了不少銀錢,李將軍可以放心,我們徐家的銀錢用度都是賦稅章程與驪山一起交給朝中的,不會有差錯的。”

    徐御史撫須道:“若有差池,老夫也會大義滅親,這點家財不要也罷?!?

    聽到父親嚴肅的話語,徐齊聃連忙道:“父親說得是。”

    李君羨拿下披在肩膀的蓑衣,低聲道:“你們徐家的長女都嫁給了驪山縣侯,家底財富自然數不勝數,不過聽聞你們家的子弟從此都不入仕途了。”

    徐齊聃回道:“李將軍見笑了,江南士族對我們徐家的看法很多,指指點點的人亦有不少,這些都已習慣,還請將軍與父親入船屋說話?!?

    徐孝德走入船屋這才見到了晉王與狄仁杰,連忙行禮。

    現在的李治留著一些軟胡子,十七歲的年紀還不顯硬朗,倒是身子比以往高了不少,他連忙起身作揖,“徐御史,李將軍不用多禮,快快入座?!?

    眾人在船屋內坐下,這里很溫暖,一旁還有爐子燒著水。

    李治問道:“父皇怎么樣了?”

    知道這話是在問自己,李君羨回道:“在驪山養老,聽聞這一年老得很快,有皇后照顧著,驪山的大夫照料著陛下的身體,殿下可放心?!?

    李治長出一口氣,喃喃自語道:“這一切都是父皇刻意安排的。”

    李君羨接過徐齊聃遞來的茶水,神色上多了氣餒。

    狄仁杰拿出一份名冊,道:“徐御史,這是我們查訪各地士族所得的田畝名冊,徐御史巡查江南可以作為借鑒?!?

    其實徐家的土地并不多,現在徐家已沒有田畝了,只有三座茶山,維持著徐家的開支。

    而如今徐家掌握著絕大部分的茶商與茶農,這都是前幾年積累下來的。

    也成了現在江南唯一一家靠著茶葉發家的地方豪門。

    只不過與其他豪門不同的是,徐家是豪門但不是高門望族,因徐家承諾,后世子弟不會入仕為官。

    這也是驪山與江南徐家合作的先決條件。

    徐家諸多事宜,除了遠在驪山的徐慧遙領,大多數都是徐齊聃在做主,以后只靠經商為生。

    由著驪山帶路,徐家發家致富的速度特別快,現在已建設好了港口,有了船只,只等將來等海路摸索出來,未來會有更多的財富。

    徐孝德看著名冊皺眉道:“這些都是你們查問的?”

    狄仁杰解釋道:“說來慚愧,當初晉王殿下與諸多士林中人辯論,來者皆登冊在案,有名有姓,有籍貫,閑雜人等不能參與,沒想到正好與徐御史的目的相同,正好能有用處?!?

    徐孝德看了自己的兒子一眼。

    徐齊聃心虛地低下頭,心中只求父親不要多問,隨后求助地看向晉王。

    李治咳了咳嗓子,頗為自信地說著:“徐御史不用多慮,有本王在這里,他們掀不起風浪?!?

    公孫小娘子已煮好了魚粥,給幾位盛好。

    眾人吃了粥之后,話語繼續。

    李治一邊吃著糕點一邊與徐孝德分析當下的形勢,江南亦有土地兼并的情況,但比關中的形勢好很多。

    狄仁杰拿出兩個木斗,解釋道:“這是用來稱量米的斗,寫著官字的斗是官斗,寫著民字的是民斗,士族買賣糧食所用的是民斗,但賦稅所繳用的卻是官斗。”

    這民斗比官斗還要大幾分,按照一斗米的價錢,確實買民斗的人會更多,同樣是一斗米,民斗比官斗更大。

    徐孝德皺眉思量著久久沒有說話。

    狄仁杰接著道:“自江都之變后,中原戰火連天,江南也出現了亂象,可好在江南各地都以士族為重,各地能夠自守,有時候民兵比官兵要多。”

    李治接過話語,又道:“士族是朝堂在江南的代言人,但他們同樣是江南的豪強,有瑯琊郡,吳中,會稽多方勢力,王謝袁蕭皆是地方豪強。”

    “這里是魚米富足的地方,也是容易形成地方豪強聯合的自留地,距離朝堂遠,距離鄉民近,就如眼前的兩個斗,民斗比官斗更可靠?!?

    徐孝德打量著這兩個斗,便明白了這種稱量工具帶來的弊端,低語道:“誰掌握了稱量工具,誰就掌握了賦稅與田畝的價值。”

    狄仁杰一拍桌案,見徐孝德能夠這么快想通其中要領,拍案叫好,飲下一口茶水道:“別看只是小小的兩個斗,這一斗米關系著豪強與士族的命脈?!?

    徐孝德暗暗點頭,“現在老夫知道該如何做了。”

    掌握著不同的稱量工具,便掌握了兼并土地的產出。

    這種手段,世家也用過,但他們的膽子更大,明目張膽地兼并土地來掠奪賦稅。

    江南的田冊很簡單,也很明顯,乍看之下找不出毛病,可在稱量的時候,便會做手腳。

    民眾對士族用的是民斗,官府用的是官斗。

    這一大一小的斗,差額可達三成。

    而記錄在案,都是以斗米來算,如此便有了可操作的空間。

    李治笑道:“以前本王沒有參與過這些事情,但在江南有半年,窺見事情的全貌,不得不嘆服他們的手段高明,這不是土地兼并,但又甚是土地兼并。”

    徐孝德行禮道:“多謝晉王殿下與狄公子告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