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記(八)-《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2/3)頁
因此,節省的時間也是大量的。
等火車收轉向好之后,再用冷水潑火車的頭令其散熱。
李世民問道:“這是在做什么?”
張陽回道:“蒸汽機的溫度很高,車頭需要降溫,而且現在是酷暑,要放在平時火車到了潼關過了崤山要停三個車站,這一趟是直達,火車的負擔挺大的。”
看著一群工人正在檢修,看看火車內部的負荷如何,有什么零件需要更換的。
此刻工人們的手套都黑乎乎的,正一頭大汗地在火車頭忙碌著。
等忙碌完,這些工人也會走入車站的食堂用飯,他們有說有笑坐在一起,聊著女人,聊著別人家的孩子。
李世民點頭道:“鐵路有多少這樣的工人?”
李泰解釋道:“人數不多,因為現在車站的站點也就五個,長安一個,潼關一個,崤山一個,還有左輔與驪山。”
“鐵路依靠車站而生,車站就是一個個的行軍中轉地。”李世民頷首問道:“藥師?”
李靖回道:“末將在。”
李世民又道:“這樣的布置難道沒有藥師的指點嗎?”
李靖皺眉道:“確實暗合兵理。”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車站就是鐵路的沿線,火車隨時可以停下來補給。
真要說從來沒有給驪山的鐵路建造出謀劃策?李靖覺得這多少有些解釋不清了。
不好解釋,也不好辯解,李靖沉默了。
李世民撫須又問道:“驪山依靠這個鐵路賺了多少錢?”
張陽道:“勉強收支平衡。”
“沒有賺錢,難道一直在賠本嗎?”
“您不知道,這鐵路的運維成本很高,光是鑄鐵這一項,就是巨大的負擔,本來想要朝中來運營鐵路沿線的車站建設,但朝中那些人拿出來的方略不合適現在的驪山理念。”
“所以現在的從鐵路運維到車站建設一直都是驪山自己在做,先前的投入少說也有二十萬貫,至今沒有見到本錢回來,目前也只是收支平衡。”
李世民頷首道:“朕聽說你們驪山從來不會做虧本的買賣,你不用在朕面前這般裝可憐。”
張陽搖扇子的動作又快了不少,“陛下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笑道:“這些年朕也在驪山,看過你們的卷冊,光說鐵路一項你們驪山確實是虧本的,但鐵路帶動貨物流轉的利益越是巨大的,三千石的貨物要放在以往,要等三五個月才能出關。”
“有了鐵路之后,只要三五天,貨物流轉得更快,長安城各縣囤積的貨物其價值少說六十萬貫,各縣生產的貨物其中兩成給驪山,光是這一項,你驪山的本錢就已賺回來了。”
“陛下,你是上了年紀越來越精明。”張陽嘖舌道:“果然是小看您老人家了。”
李世民會意一笑,“貨物周轉得快,銀錢流動也快了,回攏的本錢也更多了,你是裝著委屈,心里比誰都明白鐵路的利益有多大。”
李泰心中為姐夫抱不平,其實這賬不能這么算,不能動東墻的盈利與彌補西墻的虧空,這不是一回事。
看姐夫不解釋,李泰也不想解釋了。
洛陽城已經開始了宵禁,子夜時分街道上就沒有人了。
張陽陪著李世民與一眾朝中老將們,來洛陽吃了一頓宵夜,便打算回驪山。
尉遲恭感慨道:“往后可以住在長安城,去洛陽當值,在長安用了早上的飯食,再去洛陽,在洛陽吃了晚飯,再回長安城。”
“哈哈哈!再也不用經受行軍勞頓。”
秦瓊對這番話十分認同,又道:“往后還可以北上幽州,驪山這么有錢,再鋪設一條鐵路去幽州也不是不行。”
李靖笑道:“將長安城,洛陽,幽州,三地連成一片,便可少許多禍患。”
幾位老將軍開始暢談鐵路對軍事的用途。
眾人三三兩兩走回了火車的車廂中。
其實這位年邁的天可汗與諸多老將軍都想要再一次出兵打仗,至少讓他們晚年再策馬奔騰一次。
但晚年的諸多毛病又一次次警告他們,現在老邁的身體,再也不能練兵打仗了。
夏夜很寧靜,火車的汽笛聲又一次響徹空曠的四野。
火車再一次行駛。
明明是深夜,應該很困才對。
李世民的目光看著這夜空籠罩下的蒼茫大地,顯得十分的寧靜,眼神中帶著些許光芒。
好似回到了當初征戰沙場平定中原的時候。
等到天完全亮了,火車的速度放慢了,又一次到了潼關的車站。
晌午時分終于到了驪山。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