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 其實唐納德還真就被亂寫一氣的英國報紙帶歪了。 這一次下關戰爭,幕府確實宣布攘夷,但這其實是被迫的。 與腐朽的滿清政府一樣,面對西方列強的沖擊,日本幕府同樣選擇了妥協,國門在堅船利炮之下洞開。 由于外國人在國內的種種特權,以及傾銷工業商品摧毀小農經濟導致社會動蕩,批判幕府開國政策的攘夷派便趁勢而起。 尤其是時年31歲的孝明天皇多少也算是個憤青,對外國人極為嫌惡。 這更加助長了攘夷派的聲勢。 就在去年,主張公武合體(即幕府和天皇聯合)的長井雅樂失勢。 于是在長州藩這些反骨仔大本營中,以中下級藩士為中心的尊王攘夷論成為藩論。 這幫浪人和武士,動輒刺殺洋人,襲擊商船,給我大清,哦不,給幕府政府造成了不小的困擾。 就在上個月,幕府政府還又因為薩摩藩發生的英國人遇害事件,向英國支付了44萬美元的賠償金。 總之,這場運動和義和團多少有些類似。 最終幕府將軍在滔滔民意下,被迫宣布攘夷,與西方開戰。 只不過,無論是腐朽的清廷還是腐朽的幕府,無論他們是不是抱著攘夷的決心,等待著他們的,肯定都是失敗。 小日本那復雜的國內政治形勢,就連作為老師的中國人都看不懂,更不要說此時的西方人了。 《新不列顛》的小編在寫這篇新聞的時候,基本上就是兩眼一抹黑,自由發揮的。 唐納德看了個寂寞,搖搖頭決定不去想那小破島的事情。 他翻到第二頁,急切的想要看看朱富貴的稿子有沒有被采納。 果然,一篇洋洋灑灑的文字躍入了視野。 【論持久戰】 【北方有十敗,南方有十勝】 【有道德的人會有很多朋友幫助,卑劣的人就沒有朋友幫助】 …… 一篇數千字的,關于南北戰爭走向,以及今年北方軍春夏季攻勢的文章,被赫然印刷在了版面中央。 而文章的作者,署名為“Knell”,也就是“喪鐘”!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