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如果不是皇帝陛下在這西北一隅給華人們找到一個棲身之所,若是按照原本流程進礦,自己恐怕也是逃不掉埋骨他鄉(xiāng)的命運。 所以說,莫白覺得自己那苦命的,被洋夷婆子蒙蔽了雙眼的夏兄弟,恐怕是早已不在人世了。 夏先生也一定知道這一點。 所以才抱著死志來到花旗國的。 可不曾想,天無絕人之路,失之東隅卻收之桑榆。 夏先生失去了兒子,卻收獲了愛情! 果然政委說得對,人世間一啄一飲,報應(yīng)不爽,只有堅定的團結(jié)在朱富貴大元帥的周圍,走堅定的大明特色帝國主義道路,才能過上幸福美滿的小康生活。 其實莫白也不知道“小康”是個什么康,小康生活又是怎樣的生活。 但這些道理,莫白學了不知多少遍,早已經(jīng)背的滾瓜爛熟。 …… 政委、指導員這些政工崗位,是朱富貴最近兩個月才設(shè)置的。 一開始朱富貴覺得自己的大明陸軍文化底子差,建設(shè)政工崗位似乎有些力有不逮。 后來想想,三灣改編的時候,教員手中恐怕也沒有那么多文化人去實現(xiàn)支隊建在連上的制度設(shè)計吧? 所謂有總比沒有好,朱富貴還是嘗試著親自培養(yǎng)政工干部,統(tǒng)一部隊的思想。 當然了,朱富貴本人能力有限,教出來的徒弟能力更加有限。 很多時候做政工工作的方法還是比較簡單的,也就訴苦大會之類的手段。 但從莫白這樣的小戰(zhàn)士身上還是能夠看到,效果確實不錯。 其實朱富貴最早是想用監(jiān)軍這個名字的,畢竟總兵配政委,總覺得怪怪的。 但后來想想,監(jiān)軍這個詞實在不妥,不能表達政治工作的使命,反而讓軍官們感覺到被監(jiān)視的意味,朱富貴也就只好放棄了這個念頭。 …… 就在莫白思考著夏先生感情生活的時候,禮部馮主事抱著名冊急匆匆走過。 “等一等!” 忽然馮主事一個急剎車,拉住了莫白,問道:“你是二期華工吧?我好像有些印象?!? “馮主事您好,當日測試摸底,您是我的主考官!” 莫白立正行了個軍禮,“我叫莫白,現(xiàn)在是大明皇家陸軍二級甲等兵!”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