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就導致了,這里的路況相當糟糕、 張長貴率領騎步兵走出僅僅不到半個小時,便遇到了第一輛因故報廢的六輪農用車。 等到行程過半,張長貴部收攏的,因車輛故障而掉隊的散兵已經達到了150人。 也就是說,最終能夠憑借機械化通勤迅速抵達作戰區域的部隊,人數很可能只有出發時的1/3多,即300人左右。 這些都是戚文長主導的參謀部事先預料的戰局。 自從第一次學會開爬山虎,戚文長就無可救藥的愛上了開車。 開車是男人的浪漫,開裝甲車就更是如此。 纏著工部幾位高工幫忙改造車輛,添加護甲,戚文長已經對于麾下車輛的性能非常熟悉了。 可以說,這一場人類歷史上最早的閃電戰,背后所付出的代價是巨大的。 不過,布雷默頓的總人口如今也只有幾千人,朱富貴相信,以300精銳配合裝甲戰車,足以破之! …… 就在大明的機械化部隊在泥濘山石間艱難前行的時候,大明水師的進展卻異常順利。 耿俊華發明的船翼穩定器安裝在船舶兩側、吃水線以下,其作用很像飛機的機翼。 鋼構的穩定器顯然會增加船舶的自重,同時增加水阻降低船速。 不過比起安全來說,這些都是可以接受的。 畢竟農用車在路上趴窩,戰士可以原地等待后續部隊。 水師的船側翻了,他們最好的結果也只能是游回岸邊。 其實也是朱富貴之前思維局限了。 如果早做準備,利用救生衣、橡皮艇,大明完全可以組建一支神出鬼沒的海陸特戰隊。 但現在說什么也晚了。 泅水登陸特種作戰是技術含量很高的戰法,不是隨便拉幾個水性好的陸軍就能完成的。 所以三艘改裝后的運輸船,主要作用還是封鎖航道,而作戰方式則是原始的不能再原始的接舷戰。 當然,所謂“原始”,這是朱富貴眼中的。 當三艘“巨大”的鋼鐵船,滿載著荷槍實彈的大明戰士,緩緩駛過普拉什礦區時,整個礦區都沸騰了。 南北戰爭時期,在東部交戰區,鋼鐵戰艦已經普遍使用,但在西部地區,還是第一次出現鋼鐵船只。 華工們驚愕的抬起頭,工頭們手里的鞭子也拿不穩了。 唐納德被老喬拉了出來,站在河邊使勁地搓揉著雙眼。 幾個華工瞪大了眼睛: “那是王狗蛋吧?10號礦上的!我和他一起吃土豆!” “10號礦不是被印第安野人洗了嗎?他們沒死?” “這不活得好好的嗎?你看那塊頭,吃得多壯?。 ?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