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新鳳與布雷默頓的直線距離只有四十多公里,但兩地之間隔著兩三公里寬的胡德水道和大波波灣。 要繞過這些水域,總里程達到了90公里。 大明機械化集團軍減員不減速,保持著每小時30公里左右的時速迅速推進。 而大明水師的速度更快。 從普拉什礦區出海,穿越大波波灣,經過胡德水道,便進入了較為寬闊的皮吉特灣,接著又進入收窄的埃利奧特灣。(可在評論區查看相關地圖) 而這個海灣就是溝通布雷默頓與西雅圖的水上節點。 在這里,有一座離陸小島班布里治島,如同一個門神,拱衛著布雷默頓。 崎嶇如同迷宮一樣的水道,使得布雷默頓成為世界上最易守難攻的港口之一。 如果在島上安裝上足夠多的岸炮,那么恐怕就是西班牙無敵艦隊來了都得鎩羽而歸。 好在現在是1863年,不是美軍在這里建造航母基地的1963年。 水道兩岸除了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就只有幾座孤零零的燈塔。 大明水師提督是一個叫做鄭保國的青年人。 提督嚴格上來說并不是一個正式的武職。 不過大家姓約定俗成的,將水師總兵官叫做水師提督,朱富貴也就任他們去了。 因此,水師提督理論上等于陸軍總兵(軍級干部)。 不過明水師其實只是一個運輸隊,所以鄭保國的地位連陸軍的把總都比不上。 然而這一次,這個漁老大出身的漢子卻臨危受命,擔負起了封鎖港口的重任。 而工部員外郎耿俊華耿工部則因為有數次航行的經驗,主動請纓充當向導。 與略顯暮氣的師父王杰不同,年輕的耿俊華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鷹派。 他這個鷹派,不僅僅是因為在大明內部耳濡目染學習到了忠君愛國,除清滅洋的思想,更是因為作為工部的骨干,耿俊華深知大明的底蘊強大。 通過補習班和圖書館,耿俊華了解到洋人科技之所以能領先中華數百年,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有牛頓、伽利略等一大批天才。 關鍵節點上的關鍵人物,推動了一個時代的發展。 好在天佑中華,老天爺如今也為大明降下的圣主與智多星。 無論是皇帝陛下的謀略,還是那個神秘Dr.邢的才華,他們都足以與牛頓等人匹敵。 尤其是邢博士,耿俊華從一份份機械圖紙中,看到的是一位皓首窮經,為了大明復興而燃燒自己的,如鬼谷子一般的智者。 有這樣英武的天子,有這樣鞠躬盡瘁的大賢,大明何愁不興盛? 所以,站在一個遠古工業黨的視角,耿俊華對大明必勝的信念無比堅定。 在他的改裝下,運輸船有驚無險地通過了各個水道。 鄭保國抬起手腕,一只金光燦燦的手表露了出來。 這當然不是真的金表,而是大明皇家軍人人手一只的防水手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