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就在朱富貴準備命老李準備午膳的時候,遠處的海面上終于升起了隆隆黑煙。 接著一根高聳的桅桿就出現在了眾人的視野中。 緊接著,第二根,第三根,第四根…… 不一會兒,整整十二艘大船都出現在了海面上。 說是十二艘大船也不確切。 比起2000噸左右的運輸輪,自重僅有900噸的鐵甲炮艦明顯要袖珍一個檔次。 得益于這個時代美國北方較為先進的造船業,這些船都是蒸汽動力的海船,兩艘新造的炮艇更是新式的鐵甲艦。 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鐵甲艦,不是過去那些包銅包鐵的擦邊球。 之所以還保留著桅桿并不是為了在航行時張帆,而是為了展示旗語。 這些燃煤動力的軍艦,煙塵非常巨大,而此時艦隊指揮幾乎完全依靠旗語信號,巨大的煙霧往往導致后續艦艇的視野會極大的受到干擾,必須有更高的桅桿和瞭望塔來完成信息交流的工作。 為了保險起見,前期運抵的大明岸炮調整好角度。 好在很快來船上大明水師的青龍吐水旗與大明日月旗都已經清晰可見。 作為旗艦的炮艇還打出了表明身份的旗語——“大明水師揚州號、嘉定號向明皇陛下致敬!” 大明的軍制正在逐漸向后世改革,但陸軍中還是保留了許多明制傳統。 海軍就沒有這樣的歷史包袱了。 朱富貴大致按照后世新中國海軍艦艇的命名規則定下了方案。 除去鎮遠、定遠兩艘開山鼻祖不談,大明的訓練艦以人名命名,如之前的“朱成功號”,用的就是國姓爺的名字。 小型炮艦則以中小城市的名字命名。 作為大明入編的前兩艘炮艇,還有什么比“嘉定”和“揚州”更加切合的呢? 當然,因為考慮到這個時代艦船更新迭代較快,朱富貴也沒打算以“056”之類的純數字字母命名。 因此大明水師的艦船的名字也和部隊番號一樣,是可以傳承的。 也就是說,當“揚州”、“嘉定”退出現役后,將會有新的艦艇被命名為“揚州二號”、“嘉定二號”。 隨著船只越來越近,終于,甲板上王中皇等人的面孔也變得清晰可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