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對于朱富貴來說,從后世可以進口到許多強度不下于永備工事的預成件,這些不是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時代的法國人可以想象的。 這些預成件被設計出來的初衷是用于抗洪搶險等災害應急,以及所謂3D打印建筑的建造,所以文化值懲罰并不是很高。 當然了,朱富貴買來學習中東友人對這些產品進行再加工和延展功能的開發,這就不是系統可以長臂管轄的了。 朱富貴差不多已經悟到了,這個狗系統大約相當于各種多管閑事的國際組織,只要自己多向中東友人學習經驗,總能找到繞開監管獲取軍事物資的途徑。 無論是煤氣罐還是原油筒,又或者滅火無人機和除馬蜂無人機,總有一款適合大明。 在朱奇諾中最常見的永備工事是地堡。 這種法式地堡裸露在地外的部分大約只有一米多高,戰士需要彎腰進入。 地上結構除了觀察射擊孔外,基本就是個水泥坨子,頂蓋和墻壁的厚度可達0.7米,某些地方甚至焊有4公分厚的鐵板,足可以承受這個時代最強大炮的數次乃至數十次轟擊。 而且地堡還有地下通道與其他地堡相連,一旦地上防御體被轟掉,戰士可以通過地道后撤。 但相反,敵軍若是想從地道口攻入別的地堡,或者放毒氣,則會被精巧的隔板阻攔。 除了地道外,地堡內部還有著復雜的內部結構,包括儲藏室、休息區、水井等。 比起法雞的原設計,大明工部的工程師們考慮到自身條件,以及敵人火力的孱弱預期,將地堡進行了簡化,不過核心區域還是挖了出來。 也就是說,每一個這樣的地堡,都能夠獨立作戰,成為敵軍的噩夢。 地堡雖然只是馬奇諾防線中等級比較低的簡單工事,但在朱奇諾防線中,地堡卻是中間力量。 對于這個時代的敵人來說,這幾乎已經是無法攻克的壁壘了。 這也是為什么朱富貴選擇鑄造工事而不是一味擴軍的原因之一。 大明目前的土建能力遠遠超越了時代,但武器裝備,尤其是火力裝備,并沒有什么優勢。 除了地堡之外,朱奇諾中還有1個防御指揮所,2個備用指揮所,若干個彈藥庫、救護所、電站、過濾通風室。 說起來似乎很復雜,但其實就是挖出來大大小小的坑洞和地道,然后用水泥和預成件澆筑出地上部分就行了。 這種土木作業對于華工們來說算是老本行了。 朱富貴不知道為什么馬奇諾要挖20年,花那么多錢,直接上,朱富貴覺得將馬奇諾交給德國人來挖,能縮短1/3工期,而讓中國工人來挖,起碼能縮短一半工期。 除了這些地下工事之外,在朱奇諾防線中,另一組成部分則是地面上密布著的壕溝和鐵絲網。 這些鐵絲網是朱富貴從平臺上買來的,與錢塘江堤壩防止游客攀爬的鐵絲網同款(示意圖見本段評論區)。 商品名叫做【鍍鋅刀片刺網刺繩刺絲滾籠圍墻】,每十米售價50塊錢。 朱富貴直接拉了二十幾公里,給鳳都周邊還有富貴宮上都拉上了。 商家優惠后,一共也就花了十萬塊而已,而且因為結構簡單,文化值消耗也不多,實在是便宜實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