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大的是仿制山西陽泉七日修成的煉鋼爐,每日煉鋼20噸(圖片見此段)。 當然,這些鋼鐵土窯的產品主要是用作民用的,雖然看上去low了一點,但每天加起來也能煉30噸雜鋼,如果滿轉,一年就是1萬噸鋼鐵。 可千萬別小看了這個數字。 如今如日中天的大英帝國,鋼鐵年產量也不過110萬噸左右,美國南北雙方加起來,也不過40萬噸而已。 “我大清”的拳頭項目漢陽鐵廠,1890年11月興建,1893年竣工,1894年5月出鐵,繼續建設到1896年4月,累計耗資500萬兩,年產能也就14萬噸。 當然,漢陽鋼鐵廠那玩意倒是確確實實的體制問題,本身的設備水平是不差的,要比大明現在這些實驗性土窯強得多(圖片見此段)。 所謂實驗性土窯,自然是為了培養煉鋼工人和工程師所建的臨時性土窯了。 大明鋼鐵廠理論上年產量1萬噸,實際上連三千噸都沒有。 畢竟這些土窯煉出來的鋼材質量極差,最多也就打個農具,做個鐵鍋,或者傻大笨粗地堆在朱奇諾作為防御掩體。 實際上,在大明的一五規劃中,鳳都鋼鐵廠最終的模樣就是一座類似漢陽鋼鐵廠的廠子。 有時候,朱富貴真是羨慕這個時代的滿清,怎么想買什么都能買到,無論是先進的鋼鐵廠,還是國之重器的大戰艦,洋人絲毫沒有技術防備和武器禁運這一說。 這待遇,簡直就像是二十一世紀的印度。 大概是都看穿了,“我大清”和三哥一樣爛泥扶不上墻,但多少能牽制一下他們北方的大國,這才如此大方。 總而言之,大明現在只能生產一些粗劣的鋼鐵,而造槍造炮的鋼材,依然需要平臺進口。 所以【德武-02式】步槍的原材料沒有問題,只是加工工藝不夠精良,使得準確性較之晚期的三八大蓋略低,大約相當于1905年初代版本的水準。 有了這種步槍,亨利1860自然要逐漸淘汰了,賣給淮軍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李鴻章是個既有錢,又痛快的人。 朱富貴28美元左右一支批發來的亨利1860,轉手28兩銀子賣給淮軍,不但把運費賺了回來,還能有所盈余。 唯一讓楊六困惑的是,傳說中的DR.邢居然被李鴻章招入了幕府,既然有了這樣的人才,他為什么要害購買“美式裝備”。 不過轉念稍微一想,楊六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