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洋人們雖然嘴里說著野蠻人的入侵,劣質中國產品沒有底蘊云云,但來新秦進口明制手表、明制衣物,甚至是高價走私明制旭日汽車的商人,肉眼可見的多了起來。 這里所謂的走私,并不是從大明這里走私出關,而是走私進入歐洲。 實際上,朱富貴是非常鼓勵民用汽車出口創匯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明4倍銀價的套利空間將不可避免的縮小。 而且隨著大明體量的增大,朱富貴大量從后世進口大量白銀用于這個時代,將迅速加快這一趨勢。 所以外匯還是有用的。 如今除了遠東是銀本位外,世界大部分的地區已經進入金本位時代。 外匯就是實打實的黃金。 而不像后世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后,用無數勞動和汗水換回來的,可能只是某個匪幫加足馬力狂印的廢紙。 因此,對于出口創匯的行為,朝廷是鼓勵的。 至于說民用的柴油發動機會不會導致西方世界科技水平加速,造成所謂的邊際效用,這一點恐怕是難以避免的。 民用發動機中,最大一種也不過是18馬力、13千瓦的柴油發動機。 這種發動機放在這個年代已是極其先進的了,如果能夠仿制成功,將是極大的技術突破。 當然,缺少了軸承、充氣輪胎等黑科技,列強是注定仿制不出同等性能的旭日汽車的。 不過舉一反三,他們說不定能琢磨出更大功率的柴油發動機,用于別的用途。 總之,大明發展科技,造成少量技術擴散是必然的,除非完全閉關鎖國。 就好像是在《文明5》中,只要有一個文明點出某個科技,那么后來者研發統一科技所需的科研點就會縮短。 兩個文明建立商路,那么科技落后一方,也將從科技先進一方獲得少量的科技點。 又或者,科技后發國家還能通過商業間諜,快速獲得先進國的某項科技。 所謂摸著鷹醬過河,就是這樣的道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