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倭島,長州藩,萩城。 這座從關原之戰的關西總大將時代開始,一直由毛利氏經營的要塞已經變得風聲鶴唳了。 毛利敬親坐在上首,感覺往日十分明亮的明產白熾燈也仿佛灰暗了起來。 看著在下面爭論不休,人心惶惶的藩臣們,毛利敬親緊鎖眉頭。 其實僅僅半個月之前,事情還不是這樣的。 裝備著美式鐵炮的長州軍取淺野,占岡山,克鳥取,飲馬兵庫,三敗幕府的討長聯軍。 關西鄉音聲震京都! 京都城內黑龍會、漢魂組等幫派,已經開始明目張膽地刺殺守舊公卿了。 甚至傳聞孝明天皇已經連夜繡好了大明的日月旗和毛利家的一文字三星徽章,掛在居室內,隨時等待長州軍入城。 “孝明者,孝順大明也,大明之孝子也!吾與毛利皆明子,兄弟也!” 孝明其實和毛利性格接近,都極端厭惡洋人,而親近中華。 只要大明皇帝允許他保留天皇的稱號,哪怕只是宋人那樣的兒皇帝、侄皇帝、孫皇帝,孝明也就認了。 然而,隨著幕府的長期盟友法蘭西直接出兵干預,事情發生了變化。 孝明和歷史上一樣,正值壯年卻不清不楚的死了。 他的兒子,年僅14歲的明治繼位。 明治在繼位后的第一道詔書便是《五條御誓文》: 一、興兵討逆,保祖宗萬世一系之基業。 二、上下一心,盛展經綸。 三、公武一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毋使人心倦怠。 四、破除舊有之陋習,一本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識于世界,大振皇國之基業。 十幾年來遲遲只聞雷聲,不見雨點的公武合體居然在毛利藩與法國人的內外夾逼之下,以公卿讓步而達成了。 去年長州藩發動對于“天草圣徒”的捕殺,加上最近一段時間赤龍會等民間組織刺殺洋人的事件激增,使得法國這個幕府的傳統盟友,沒有像歷史上一樣,對幕府潰敗反應遲鈍,而是直接應邀出兵了。 當然,這只是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官方說法。 實際上,真正促使他們積極出兵的原因,是第一次討長之戰大敗后,幕府與之簽訂的《法日二十一條》。 這讓法國人看到,在東方尋求一塊完整的新殖民地的可能性。 此時的日本是比大清更徹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 法國人占據著包括幕府在內,日本大多數的利益,英國人則只有薩摩藩等少數地區的利益。 這可不是英國人好心讓出來的,而是兩年前下關戰爭中,法國東洋艦隊兩艘旗艦“塞米拉米斯號”和“唐克雷德號”打下來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