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神社的神官們,寺廟中的一部分僧侶們,他們是天皇的走狗; 囤貨居奇的大海商們,則是洋人的走狗。 這些人都必須消失。 逮捕和秘密處決他們的理由自然有些莫須有的嫌疑,不過這是為了吞并倭島必須要做的事情。 武士階層和大地主控制著大量的土地。 無論是土地戰爭、土地革命,或者是殺死印第安人免費獲取土地,搞羊吃人運動,又或者是李承晚、常凱申那樣半騙半搶收回土地,土地國有化或者集體化是一個地區搞現代化發展的必要條件。 而達成這種條件,無一不需流血。 舉反面例子來說,后世的世界大國印度,憑良心來說,本不該如此拉垮的。 只要真正接觸過國際貿易,做過跨國生意的人都應該知道,印度人其實是很會做生意的。 他們遠比黑人、拉丁人,甚至是美國的紅脖子聰明。 同時臉皮極厚,非常狡猾,富有耐心,有些時候就連一向在全球降維打擊的中國商人都有些自愧不如。 而且印度也并不懶惰,雖然比不過東亞民族,但至少要比大部分民族要勤勞。 印度人一向是西亞土豪國最優質的勞工,或者說牲口。 僅僅在2022年阿聯酋世界杯的場館建設中,就有6000多南亞勞工被活活累死。 國際投資客在印度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血本無歸,是體制的問題,是印度人不守信用,極度狡猾的問題,但真不是懶惰的問題。 這和非洲不一樣。 一個不笨,不懶,人口基數和國土面積都非常龐大的民族,怎么就混成了人人可乳的三哥了呢?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們建國的方式與我們根本性地不同。 沒有經歷過土地革命,又沒辦法像蛙島和南朝鮮那樣靠政治強人強行推進土改,印度至今依然保留著矮大緊口中的那份田園牧歌式的美好。 分散的土地所有權,無法統一規劃的基礎設施,低效的自耕農保護制度,這些“田園牧歌”,這些西方推崇的圣人甘地一心維護的東西,正是印度的死穴。 這樣先天的不足導致這個民族永遠不可能走出泥潭,只能在近現代化和前工業時代的渦流中徘徊。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