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鐵路上隆隆的火車代表希望,鐵路的盡頭是帝國遠眺的目光。 隨著大明與南方邦聯政府相關條約簽訂,明美鐵路愈發的忙碌起來。 標注著“FatteningKing”的糧食深加工產品,以及各種小工業品,被裝入一節節車箱,沿著鐵軌向東南而去。 當然,世界并不太平,大明不得不持劍經商。 在每列火車上,都有大明第三戰區的戰士們,身著筆挺的呢大衣隨車而行,并在鐵路各處關鍵節點換防調度。 平倭戰爭勝利之后,朱富貴對于大明總兵力進行了整編改組,設有三個戰區。 分別是朝倭戰區、中央戰區、鐵路戰區。 其中倭朝戰區總督一職由前駐倭總督鄭保國擔任,駐倭總督隨即廢止。 鄭保國這位老同志雖然沒有什么突出的才能,但勝在四平八穩、為人謹慎。 正是因為知道自己的才能平庸,鄭保國始終牢記兩個凡是,即凡是萬歲爺交代的工作一律不打折扣地完成,凡是萬歲爺明令禁止的事情一律不沾不碰。 在工作上,他配合席亞洲大都護進一步改造日本社會。 多請示,多匯報,確保兵部和萬歲爺能夠第一時間掌握遠東地區的第一手資料。 與此同時,朝倭戰區的部隊每兩年需與大明本部軍隊換防,以最大程度上避免藩鎮的出現。 至于更加頻繁地換防,則容易造成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情況,極大傷害駐倭部隊的戰斗力。 總而言之,大明需要的絕不是李成梁第二。 老成持重的鄭保國正是最合適的人選。 · 中央戰區即負責大明本部絕大部分利益的主力戰區,由朱大帥直轄,兵部直接參與分工負責。 中央戰區集中了大明皇家陸軍、海軍的精銳之師,在保障本部利益的同時,也要做好隨時馳援遠東的準備。 相比前兩個戰區,大明第三戰區,也就是鐵路戰區就顯得孱弱許多。 其總督是原皇家陸軍第二師師長蔣彪,下轄總兵力也只有1個乙種師和1個特種步兵團,共1萬人。 如果要做一個對比的話,鐵路總督衙門大概就相當于明清漕運總督衙門。 只不過前者戰斗力要強大許多。 鐵路戰區負責維護的正是明美鐵路沿線兩側20英里即32.2公里寬區域土地的主權和經濟利益,確保鐵路干線的安全。 當然,朱富貴人稱誠實守信小郎君,做事情向來都守合同。 根據兩年前的《三方協議》,李鴻章老哥在這條鐵路上還有不少股份呢! 雖然經過幾輪融資稀釋之后李鴻章所持股份已經不足3%,但依然每年給他帶來不少分紅。 大明收了稅金之后,每旬都如數交給淮軍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