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此如今李鴻章北上不是去北伐北直隸和京師,而是去泛黃區(qū)去捉捻子。 說起來,我李中堂確實是我大清純臣。 就算投明了,還心心念念不忘給我大清清剿匪患。 說是捉捻子可能不太好聽,但其實李公爺打算干的,是和為歐洲人捉黑奴的黑人酋長干的一樣的活。 當然,大明不是歐洲奴隸主,像牲口一樣挑選奴隸。 鞭子棍子無所謂,甚至必要的殺戮也可以接受。 但如果淮軍敢虐待同胞,大明的鐵拳可不是開玩笑的。 唐國公府剛剛開府,各種花費用度極多,李公爺也缺錢了。 以前靠粥棚吸引災民還是太慢了,為了獲得更多明援,李鴻章打算親自上陣捉捻子去賣。 亂世就是如此,人命飄搖如紙,但比起歷史上泛黃區(qū)百姓的苦難,如今被轉(zhuǎn)手販賣去大明,已經(jīng)是最好的結(jié)果了。 不過誓師大會之后,李公爺?shù)牟赌黻犨€沒開拔,他就遇到了當頭棒喝。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淮軍是什么情況李鴻章心里還是有點數(shù)的。 這是一支山頭林立,依靠宗族、師生、門第、血緣、同鄉(xiāng)等等關系扭和在一起的部隊。 而維系這些山頭成為一個整體而不散架的,一方面是李鴻章的個人威望,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利益。 這樣的軍隊自然沒有什么理想信念,與其說是軍隊,不如說是一個軍商復合體,里面魚龍混雜,良莠不齊。 部隊經(jīng)商哪有好的? 但不經(jīng)商是不可能的,李公爺自己就帶頭經(jīng)商,是最大的勞工販子和明貨代理商。 所以淮軍混點,亂點,李公爺也都認了,畢竟這是自己安身立命的命根子。 可他萬萬沒想到,自己這條命根子居然已經(jīng)爛到了這般地步! 大軍開拔之前,李鴻章差心腹下去對全軍點驗,點驗了三次,每次報上來的人數(shù)都大為不同。 最后他親自帶隊,一個營頭一個去點,結(jié)果驚出一身冷汗。 紙面上,如今淮軍共有10萬大軍。 其中李鴻章購買明槍明炮精心裝備的心腹嫡系為銘字營,鼎字營,樹字營,盛字營共18000人,其中又以大將劉銘傳統(tǒng)領的銘字營5500人最為精銳。 其他慶字營,開字營,奇字營,松字營,勛字營,華字營等二線營,共計8萬多人。 然而這一點驗,李鴻章才發(fā)現(xiàn)淮軍居然已經(jīng)早已千瘡百孔! 主力部隊還算有點分寸,劉銘傳的銘字營5500額員實際還有5000人,潘鼎新的鼎字營5000人剩下4000人,張樹聲的樹字營3000人剩1700人,周盛波的盛字營1500人還剩700人。 吃空餉的情況還算正常。 至于為什么四大營即便全部滿員加起來明明也只有5500+5000+3000+1500=15000,之前卻說“銘字營,鼎字營,樹字營,盛字營共18000人”呢…… 自然是李公爺自己已經(jīng)帶頭吃進了3000人的空餉了。 作為團練,淮軍的軍餉可是不低的,除了自籌以外,朝廷也有撥付,雖然已經(jīng)拖欠很久了。 對于李鴻章來說,把人數(shù)堆得多一點,一方面可以和朝廷多要些錢糧,向鄉(xiāng)紳攤派求糧時,也能多要個三瓜兩棗,另一方面也可以拉大旗扯虎皮,起到恫嚇同僚的作用。 喝兵血嘛,不磕磣。 27000人,自己吃掉3000,各營將領吃掉2600,還剩2萬好幾千呢! 以李鴻章在官場摸爬滾打這么多年的經(jīng)驗來看,這可算是大清國里頭一等一的誠信之師,威武之師了! 對于這個程度的虛報兵額李公爺?shù)故峭耆梢越邮?,甚至有些欣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