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在加拉帕戈斯島上,他聞到過遠比這復雜得多的惡劣氣味。 不過作為一名英國紳士,他還是捂住了鼻子,快步離開。 走到甲板上面,達爾文依然高興不起來。 因為這里到處都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男人和女人,嬉笑談論著諸如“時尚達人羅伯特·李”、“里士滿時裝周”、“西雅圖新款前衛混搭”、“朱可可后現代主義風格”之類,他根本聽都聽不懂的詞語。 搖搖頭,達爾文選了一處沒有什么旅客的角落坐下,任憑海風輕撫自己的胡須。 他將一疊厚厚的手稿按照編碼整理起來。 這是《人類的由來》的手稿,已經寫了將近十年。 達爾文在其中傾注了極多的心血。 僅次于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一書。 如果說《物種起源》吹響了理性與科學挑戰神權的號角,那么《人類的由來》將是決定最致命的一擊。 然而這些現在已經都不再重要了。 因為就在去年,明國皇帝朱富貴已經在明國《皇家科學雜志》的生物學類副刊《鬼谷說》上刊登了一篇重磅論文。 【人類的進化鏈與土行孫人的化石研究】 相比達爾文花了十年,洋洋灑灑寫了六十多萬字手稿的《人類的由來》,這篇論文只有不到3萬字,顯得短小精悍。 但達爾文通讀下來,卻猶如醍醐灌頂,許多此前無法理順的邏輯關系一下子豁然開朗。 這三萬字無論如何閱讀,都找不到一句廢話,可以說是字字璣珠,一字千金。 若是以此法寫作,那么作家都得餓死。 相比之下,達爾文覺得自己的手稿完全都是廢紙! 如果僅僅如此也就罷了,最關鍵的是,他發現,當自己還在閉門造車,依靠其他物種類比的思維想象構建理論的時候,朱富貴博士的團隊已經找到了可靠的實物加以佐證!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