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自1825年英國建成斯托克頓至林頓總長27公里的鐵路開始,鐵路這種高效快捷,且成本低廉的運輸方式成為了世界各國決定國家實力,展現力量投送能力的最重要形式之一。 如今,全球(除大明外)的鐵路總里程已經超過10萬公里。 其中大英帝國鐵路總里程已經超過5萬公里,本土鐵路網長達32000公里,印度鐵路總長度接近2萬公里。 在大約二三十年后,單單印度鐵路的總里程就將達到5.5萬公里。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二十一世紀二十年代,我帶英鐵路總里程為1.7萬公里。 我帶印度的鐵路的總里程為6.7萬公里。 而某個即將崩潰、永遠即將崩潰的東亞國家,其里程為14萬公里。 至于鐵路的質量嘛,就不談了。 · 在這顛簸的馬車中,俾斯麥正在與趙阿千作著簡短的非正式聊天。 主要是中方“外交大臣”告知他關于后面的行程安排。 說實話,俾斯麥對于為什么要冒險在里士滿接頭感到非常奇怪。 因為在他的認知中,南方政府是英國的勢力范圍,到處都是英國人的眼線。 好在至少到現在為止,大明的外交官們似乎在這里展現出了超然的權力,一路上都很輕易地打發了盤查的迪克西士兵。 可即便如此,在大西洋沿岸登陸,乘坐馬車橫穿整個北美洲也不是什么好主意。 普魯士方面原本是希望直接坐船繞道火地島,從南極德雷克海峽那邊繞去鳳都的。 為了安撫有些神經質的普魯士佬,趙阿千不得不親自和俾斯麥說明情況,并告之火車的安排。 俾斯麥當然也早就認識到了鐵路的重要性。 如今普魯士和巴伐利亞各邦都修建起了大量的鐵路線。 俾斯麥的老朋友,普丹戰爭、普奧戰爭的總指揮老毛奇擔任普魯士總參謀長后,曾經提出過一句名言:“不要再修建要塞了,給我更多的鐵路!” 在去年爆發的普奧戰爭中,普魯士依靠鐵路向前線輸送了20萬軍隊和5萬5千匹戰馬,對戰局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所以當俾斯麥聽說大明的鐵路居然已經修到了孟菲斯,他大吃一驚,不顧風度地從隨從手中奪過了北美地圖。 因為國土面積和地形的緣故,美利堅聯邦政府控制的五大湖-東北部地區有著大量鐵路,總里程甚至接近英國本土,俾斯麥是知道的。 (原歷史上,1900年美國總鐵路里程達到20萬公里,超過世界其他國家之合。) 但是他完全不清楚明國也有能力建設鐵路,而且是跨度如此之遠的超級鐵路。 由于這幾年北美,尤其是北美中西部地區城頭變換大王旗的速度極快,所以根本沒有出版過一份靠譜的北美地圖。 俾斯麥手中的地圖還是1850年美墨戰爭剛剛結束后,美國政府為了宣誓對新墨西哥地區的占領而印制的老地圖。 俾斯麥伸出手指,大約地丈量了一下距離,抬起頭,努力掩飾心中的震驚:“趙先生,你是說,從孟菲斯乘坐鐵路,經過3000公里的路程,就能直達鳳都?” 趙阿千通過翻譯,搖搖頭道:“不,宰相先生,確切地說,是與孟菲斯隔著新揚子江相望的新渝市,在這里才會有火車站出現?!? 俾斯麥將窗簾拉開,果然馬車并沒有在孟菲斯停下的意思。 他支撐著手臂,仔細觀察著這座棉花之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