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俾斯麥和一眾容克老爺們已經(jīng)參觀過漢騎坦克(外貿(mào)版)集團沖鋒的演練了。 看著卷起滾滾煙塵的漢騎01(外貿(mào)版)坦克群,俾斯麥整個觀禮過程屁股就沒有沾上椅子過。 天下竟有如此精銳的兵器? 有了這樣的兵器,波蘭人的騎兵和法國人的快搶又有何懼? 俾斯麥無法拒絕這些坦克,他知道,如果自己這么做,回去之后毛奇元帥一定會狠狠踢自己的屁股! 因此,幾乎沒有遇到什么阻力,綁定了入股《新柏林報》相關(guān)協(xié)議的《明普農(nóng)業(yè)一攬子采購計劃》順利地得到了通過。 根據(jù)計劃,普魯士政府將拿出超過100萬英鎊,大量進口大明的志村豬、流水屠宰線、人畜無害的交通工具如火車車廂什么的,還有糧食、香煙,和拖拉機,以全面振興普魯士農(nóng)業(yè)。 至于這些豬肉會不會被做成軍用香腸,拖拉機會不會變成坦克,火車皮怎就長出機槍了,這就不是大明要管的事情了。 大明只管收小錢錢。 這年頭100萬英鎊可絕不是一個小數(shù)目。 在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中,主人公意外得到一百萬英鎊的存款,甚至沒花一分錢,僅靠這筆存款的影響力就獲得了貴至公爵的社會地位,還得到了一位小姐芳心。 這足以說明這個年代一百萬英鎊有多么巨大的影響力。 目前英國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也不過6000~7000萬英鎊,普魯士政府則只有不到2000萬英鎊的稅入。 這還是普魯士課稅要比英國高不少的緣故。 之前美國南方邦聯(lián)政府正式破產(chǎn)之前,年財政開支超過1200萬英鎊。 收入?yún)s僅有三四百萬英鎊。 要不是好心的朱富貴陛下拿出700萬銀元入場幫忙,順便用骨折價收購了一些南方人用不著的礦山和土地,徹底將南方邦變成了經(jīng)濟殖民地,否則戴維斯總統(tǒng)和羅伯特·李將軍早就被人吊死在路燈上了。 也正是這筆銀元導(dǎo)致國際白銀價格開始提前跳水。 現(xiàn)在普魯士的主貨幣,威廉老弟的塔勒銀幣也受累貶值。 所以朱富貴要求普魯士人用黃金還款。 這也使得用于對明支付的專用貨幣“金馬克”提前誕生了,不過這是后話。 總而言之,這筆生意普魯士可能很賺,但大明絕對不虧。 首先是價值100萬英鎊的黃金。 這筆錢不僅僅對于小人物來說是逆天改命的資金,對于大明來說,也是一大口肥肉。 白銀的差價在逐漸變小,雖然不至于抹平,但也意味著大明白嫖的資金成本在變高。 適當(dāng)增加黃金儲備對于大明抵抗系統(tǒng)性金融風(fēng)險很有好處。 第二,普魯士是歐洲僅次于法國、奧地利的農(nóng)業(yè)大國。 歷史上普魯士兵進巴黎,威廉一世凡爾賽宮加冕,直到德國軍隊完全撤出法國,耗時長達三年的時間。 只要大明的種子、種豬壟斷普魯士的農(nóng)業(yè)市場,那么隨著普魯士征服法國,大明的種子和種豬也很有可能跟著一起征服法國。 巴黎人可能會因為女人和德國佬困告而抓她們游街,處以私刑,但大概率不會遷怒與德國人帶來的豬豬吧? 畢竟豬豬可比女人可愛多了。 第三,大明借殼上市,在普魯士投資《新柏林報》。 由于普魯士及北德意志地區(qū)是最早推行義務(wù)教育的,文盲率比較低,因此報紙在這一地區(qū)的銷量極高。 而且隨著普魯士的崛起,柏林也將逐漸成為歐洲大陸的第二心臟,可以輻射整個中歐東歐。 這就為朱富貴的文化值斂財事業(yè)提供了一個新窗口。 雖然說,大明沒有辦法明著用報紙對這些日耳曼蠻子進行政治宣傳。 不過口號式的政治宣傳本身就只是最低級的手段,真正的思想演變應(yīng)該是潤物細無聲的。 朱富貴雖然不像俾斯麥,歐洲哪個國家沒去過,和歐洲各國政要談笑風(fēng)生,但朱富貴對于這些陰惻惻用春秋筆法潛移默化影響人們思維的手段可見得多了。 甚至朱富貴懷疑,對歐洲底層老百姓鼓吹消費主義,享樂主義,威廉老弟還挺高興也說不定。 畢竟這個時代柏林等地同樣是幽靈系報紙盛行的地方。 普魯士當(dāng)局雖然屢次查封,但是這些非法出版物總能找到生存的土壤。 而大明系的報紙就像吸干養(yǎng)分的雜草,可以防止這些幼苗的生長,很有可能受到威廉老弟的歡迎。 畢竟,反動君主之間總是這么惺惺相惜,富有默契。 總之,如果說,對于泛華夏地區(qū),大明的宣傳攻勢將是燎原烈火一般,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話,那么對歐洲人的老家,大明的宣傳炮彈將裹上一層層美麗的糖衣,以人畜無害的姿態(tài),進行螞蟻搬家似的長期作戰(zhàn)。 還有第四點,那就是大明依然牢牢掌握著武器生產(chǎn)技術(shù)的代差。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