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個阻力正是來自大英帝國。 當時,俄國的勢力進入蒙古-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伊朗北部一線,而英國則從印度出發,滲透至XZ-達拉克-阿富汗-伊朗南部一帶。 因此,西域地區正好成為了兩大列強的緩沖地帶。 觀察如今的阿富汗地圖中,狹長與我國接壤的瓦罕走廊,就是當年英俄對峙的遺孓,是當時雙方勢力的分界線。(如圖) 原本歷史上,英國在遠東和中亞最主要的敵人就是俄國。 為了防范俄國,英國人拉攏世仇法蘭西打了克里米亞戰爭,扶持了東亞的日本國。 他們當然也可以為了遏制俄國而阻撓他們把爪子徹底伸向西域。 當然,以左宗棠為代表的中華兒女的抗爭是最主要的原因,但英國人確實是客觀因素。 然而這個時代,由于大明出現在美洲,并且兩次擊敗法國人,使得遠東局勢發生了劇烈的變化。 如果說大明當初在日本第一次擊潰法國的雜牌軍時,英國人還考慮過拉攏大明對付沙俄,把大明當做日本來扶持的話, 那么當大明在墨西哥再一次以霹靂手段擊敗了法國的主力部隊,英國人扶明抗俄的心思就全部沒有了。 他們非但不敢扶持大明,反而認為大明對于英屬加拿大,以及英國在遠東的利益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根據攪屎棍一貫的作風,他們開始促俄斗明的戰略了。 因此,英國與俄國的緊張關系,至少是在東方的關系,肉眼可見的大大緩和了。 這就使得俄國人可以更加放心大膽地向中華西域挺進。 南楚軍在胡惠林兵符的幫助下,順利進入了漢中。 實際上,就算沒有兵符,漢中也是一座空城,沒有力量抵抗了。 如今漢中城內只剩下幾百老弱殘卒。 不過民間自發地組織起了數千民勇。 他們吸取了靈州的教訓,凡是要入城的商賈庶民,都必須要咬一口豬皮子,若是不咬,格殺勿論。 南楚軍也入鄉隨俗,進城的時候每人叼著一個罐頭里的香辣醬豬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