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眼看兩個老頭就要拳腳相向,一個穿著“的確良”高檔漢服的老頭伸手將他們分開。 “好啦好啦,幾十年的老朋友了,都少說幾句…… 老清家的女兒我見過,個子雖然小,可臉大啊,說不定會有上邦的老爺喜歡的。 其實去倭化又不是改個名字就能完成的,而且天朝本來也有許多復(fù)姓的嘛,大家不用太過刻意……” 這個老頭看上去在眾人間頗有威信,面對他的說法,爭吵的老頭只能閉口不言,不敢反駁。 但他們在心里都忍不住暗自肺腑,八嘎八嘎兮,你說姓氏不重要,那你為什么不沿用佐藤這個源自藤原氏的貴族姓氏,而要改成佐姓? 要不是戶籍司不允許,你這老家伙說不定都要直接改成左姓,去和楚國公攀親戚了吧! · 在民間蔚然成風(fēng)的倭姓改革運動,倒不是大明官方推動的正式行動,而是倭人自發(fā)形成的風(fēng)潮。 就好像后世不少中國家長明明自己不是復(fù)姓,卻喜歡給孩子取四字,甚至是五個字的姓名。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一來是受到古梁金溫,尤其古龍的影響,二來是隨著中國人口越來越多,二字姓名大量重名,三字姓名也多有重復(fù),客觀上也是一個麻煩的事情。 但也不能否認(rèn),其中有不小一部分家長是因為受到日本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想要自己小孩的名字“洋氣”一點。 然而對于這個時代的倭人們來說,洋氣?那不是罵人嗎? 說誰家的孩子長得像個洋娃娃,那可是指著鼻子罵了。 一般都是說“瞧你家孩子濃眉大眼,真像個漢種”,這才是恭維人的話。 對于倭人們來說,如何讓自己從名字到行為舉止去倭化,脫倭入華,這是一件最要緊的事體。 這不僅僅是執(zhí)念,也事關(guān)利益。 坊間傳言,李氏朝鮮心向大明,馬上就要以大明首藩的身份舉國來投,重新回到大明的序列中了。 倭人對此格外警覺。 大明門下第一走狗明明是我先來的,決不能被朝鮮人搶走。 與朝鮮爭奪首犬之位,可以說攸關(guān)日后倭島都護(hù)府的發(fā)展。 大明爸爸的寵愛是有限的,多愛朝鮮人一點,勢必就要少愛自己一點。 在倭人們看來,該死的朝鮮人真是壞透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