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又或者放在萬歷年間,也足以成為朝倭戰場上至關重要的力量,至少比起大名鼎鼎的龜甲船要強大的多。 風雪號的建造花了足足40萬兩銀子,用掉了大興安嶺五百年以上木材二十三棵,明鐵皮七千斤。 沒錯,我大清可并非食古不化,而是睜眼看世界的。 如今乃是鐵甲艦橫行的時代,我大清的主力戰艦,自然也是鐵甲的。 簡單來說,得益于明貨橫行,索特那派人偷偷采購了幾噸明鐵皮,用砂紙抹去標識,再重新涂刷上東江鎮的印記。 然后上報朝廷說,皮島能工巧匠在索王爺的英明領導之下,終于突破了暴明的技術封鎖,生產出了屬于我大清自己的馬口鐵。 當然,之前東江鎮賬目上消失的八九萬兩銀子,自然也就成為了索王爺牽頭研發鐵甲艦的經費。 這只是風雪號建造過程中的一個縮影。 總之,這艘以晚明時期的漳州大鳥船為基礎,在艦首和側翼包裹上了鐵皮的大清自主建造的第一“鐵甲艦”,就這么神奇的用掉了1/4艘定遠艦的銀子后誕生了。 而且如今的銀子可比定鎮二艦時代要值錢多了。 所以考慮白銀的貶值,這艘包鐵木殼船的造價幾乎相當于1/3艘定遠艦。 而它的噸位僅為定遠的1/10。 至于材質和技術水平么更不須提了。 但就是這么一艘船,還是被杏貞一系夸上了天,稱為國之干城,抗明之神器,是我大清建設新軍的成績典范。 所以如今被政敵逼著去和大明碰上一碰,也怪不了別人。 但自家人知自家事,尤其是曾經得到過明法下關海戰第一手資料的德川慶喜很清楚,大清這艘風雪號連當年法國人的鐵肋木殼西洋船都比不過,更別說大明的船了。 甚至德川慶喜懷疑,當年自己向林肯大統領訂購的那兩艘美式鐵甲炮艇都比大清自己造的船能打。 7017k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