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但今天授銜儀式的規格是極高的。 因為今天的授銜不是海軍的授銜,而是全軍的授銜。 同時還是宣布各大戰區主官名單的會議。 實際上,海軍、陸軍單獨成軍有很大弊端。 之前大明的幾次戰爭中,尤其是抗法援倭戰爭中,海陸難以統合協調,彼此之間不能達成默契的苗頭就已經出現了。 這種情況發展到極致,就是歷史上日本海陸軍互為馬鹿,相互使絆子的惡劣態勢。 當然,日本海軍陸軍之間的仇恨可以上訴至西南強藩時期的恩怨,大明沒有這樣的歷史包袱。 可是,海陸分設難以協調是普遍存在的,甚至于一方誤判炸傷另一方的事情也屢見不鮮。 因此大明吸取教訓,決定以戰區制度替代原本的垂直管理。 兵部下設的海軍總部、陸軍總部僅作為后勤、人事的主管單位。 而大元帥府下設各戰區都指揮使司,才是真正負責訓練、作戰的主管單位。 唯一例外的是,省級單位中,各都護府、宣慰司保留少量直屬的現役作戰部隊,以作為應急處突,剿滅叛逆的機動部隊,并擁有先斬后奏,便宜行事的權利。 這樣的例外當然是無奈之舉。 畢竟類似南洋、西域、漠北,乃至朝、倭、越等地,若想要長治久安,必須民政軍事合力,雷厲風行地重拳出擊。 故而短期之內是不能解除武裝的。 當然,它們保留的部隊也只是一些乙種師,丙種師而已,不可能造成割據事實。 而大明最主要的作戰力量,便是大帥府與兵部雙重管理的五大戰區都指揮使司。 即:北殷戰區都指揮使司、南殷戰區都指揮使司,太平洋戰區都指揮使司、神洲戰區都指揮使司、大西洋戰區都指揮使司。(如圖)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