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錦州城,又稱盤城,遼代始筑,為遼西走廊交通要沖,軍家必爭之地。 洪武二十四年,因舊城址重筑,弘治、成化年間分別加筑,使城之形狀如盤,故俗稱盤城。 自崇禎十五年,偽清愛新覺羅·黃臺吉七年,此地為滿清占據。 按照倭島都護府奈良劉老根大排檔掌柜劉根大的說法,他祖上便是那個時候,深陷匪穴,被迫成了漢八旗。 被迫不被迫,此事已經無從考據。 但這些年,隨著大明海船頻繁往來扶桑、朝鮮、天津,明貨遍地,禁書難禁,煌煌大明的聲威的確讓無數遼地百姓浮海來投。 原本就荒無人煙的關外,變得更加凋敝了。 不過錦州卻不一樣。 大清國第一巴圖魯,國朝柱石,擁兵十萬的通遼可汗索特那王爺的王帳便坐落于此。 他原本是駐扎在天津的。 不過隨著英國勢力進入近畿地區,索王爺便跑去了錦州。 他不喜歡洋人,不想看到他們。 這當然只是一個方面。 最主要的是,所謂英國駐軍,除了一部分精銳部隊是正宗白皮之外,大部分都是殖民地仆從軍。 其中廓爾喀師的師長,索王爺一眼就認出來了。 不是奧運會上被自己背摔好幾次的那個鐵廢物后衛還能是誰? 在綠茵場上,索王爺是不怕那個郭爾喀人的。 串串蒙古人也配和自己這個地道的老蒙古王爺同場競技? 背摔走你! 但如今,這個郭爾喀人身后可是站在英國佬。 索王爺不得不退出關外,避其鋒芒。 不過索王爺選擇駐守錦州,雖說是身處關外,但一有風吹草動,旦夕便入關,可算是進退自如了。 此外,駐扎在這里也方便籌措軍費。 東北物產豐富。 除了遼東半島所產之鮑魚扇貝,還有各種貂皮、人參、鹿茸等物,至于說來自草原的牛羊肉鋪,奶酪之類,更是不計其數。 這些都是大明百姓所喜愛的。 花旗參賣給南唐的小赤佬吃的,大明本部的百姓,還是更中意長白山的老山參。 老山參也是朝鮮王朝像中原皇帝進貢的傳統貢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