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明鄉,明鄉,便是以大明為故鄉之意。 這是一支有著古老傳承的部隊,兵源來自于一個特殊的族群。 那就是位于西貢總督府,南越與柬埔寨地區的明鄉人。 西元1679年,中國大陸的”三藩之亂”接近尾聲,滿清軍隊勝利在望,趁”三藩之亂”之機反攻大陸的鄭經部隊也節節敗退,在大陸已無法立足,鄭氏南海艦隊的基地廣東雷州半島岌岌可危。 三千多忠于明朝的遺民迫于無奈,在南明將領陳上川、楊彥迪、鄭懷仁以及鄚玖等率領下,搭乘五十艘戰船遷入當時由高棉人所控制的下高棉地區。 隨著南明復辟無望,這些移民于是在此定居。 明鄉原稱明香,意指明朝香火,1827年才被所謂的阮圣祖明命帝下令改稱“明鄉”。 數年前,麥肯還不是西貢總督,而只是西貢總督助理的時候,就曾經邀請過下南洋的大明靖海提督,鄭和的精神傳人,南洋的定海神針,挎刀負箭的廠公李春發,前往明鄉訪問。 在李公公的《南洋美食寶鑒》中,記錄了他在明鄉的見聞。 除了肥美多汁的明鄉雞之外,他還記錄了明鄉祖廟的情景,那些身著大明衣冠的明鄉民眾,拉著他廠公衣衫,淚如雨下,如同找到母親的稚童,痛哭不止。 說起來,我大明振臂一呼而東亞諸民族云集景從,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東亞共榮的事情,日本人費盡心力卻竹籃打水,大明卻能輕易做到日本人做不到的事情,就是因為中華正朔這塊金字招牌。 甲申天變之后,大明聲威雖然早已不存,但無論是朝鮮還是越南,都有人在默默為大明存續香火。 在明鄉的祖廟之中,有明命帝(此乃偽帝,但明命二字,不由讓人浮想聯翩)賜匾,正門口一副對聯這樣寫著:“明王治南天,天光日化;鄉里居越地,地利人和。” 而祖廟之中,正殿供奉著大明歷代皇帝,從明太祖至崇禎皇帝的神位。 并有楹聯:“明圣先王,越國亦聞聲教;鄉黨宗族,萬里同此冠裳。” 只可惜,此對聯寫作的時候,越南朝鮮倒是同此冠裳,中華故土卻早已不見大明衣冠了。 不過,隨著朱富貴陛下在北殷重拾舊部,大明與法蘭西在扶桑一戰聲振山河,那個古老的帝國再一次向世人宣誓,這片土地,這片大海,你們真正的主人——回來了! 7017k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