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沉淀在血液中古老的記憶,這份自豪感,再次蘇醒了。 · 其實這一次,英馬政府原本的計劃倒并不是要把他們當做遠東猶太人,全部送肥皂廠。 倒不是說,英馬當局有多么仁慈,而是正是因為有大明的存在,使得他們不敢這么做。 大英本土那邊能對猶太人搓圓捏扁,是因為猶太人除了金幣,他們的背后一無所有。 而南洋的華人背后,站著的可是大明。 將十幾萬華人送去練肥皂,那不得引得朱富貴那個暴君震怒,增兵東南亞??? 那可是全歐洲公認的戰爭瘋子,不能用常理判斷。 馬來亞的那幾艘小破船,面對明國南洋戰區就已經非常吃力了,更別說北殷的那些巨艦了。 在面對大明南洋都指揮使司的咄咄攻勢之下,英馬政府自知從本土及印度爭取援軍無妄,打算將這些華人作為手中要挾大明的籌碼。 甚至,他們還準備在親西方的所謂進步華裔當中,挑選一批人組建華勇兵團。 以大英縱橫天下兩百年,經營殖民地無數的經驗來看,這些由叛徒組成的部隊雖然戰斗力可以忽略,但是對于對方的精神傷害是極大的。 尤其是當他們喊著“老鄉,我是中國人”,拿出機槍掃蕩的時候,往往能夠起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只是,圈養漢奸其實也是會有成本的。 后世隨著東方大國與燈塔國國力、財力、生活水平客觀上接近,CIA的策反與招降納叛的工作,從客觀上來說,變得舉步維艱起來。 這個時空更是如此,正如陳安民老爺子所說,德武十一年去當漢奸,實屬腦殼進水。 英馬當局能夠招到的,也只有類似羅約翰之類的敗類垃圾作為驅使了。 再想像歷史上一樣,依靠道貌岸然的說教,自詡文明正義的俯視,高人一等的文化霸權,來低成本,甚至負成本的招納一大批所謂精英,幾乎是不可能的了。 簡單來說,得加錢! 談及錢,只能說,倫敦鑄幣廠印錢還是要花時間的嘛,印出來的英鎊,各部門圈地分贓,也是要是要時間的嘛…… 等增發的貨幣到達馬來亞,這就不知道要到什么時候了。 更令英馬政府感到困惑和費解的是,不知道是不是錯覺,雖然帝國增發的貨幣還沒有以撥款的形式到達總督府的對公賬戶上,但南洋地區民間的英鎊卻似乎毫無征兆的多了起來。 以至于,通貨膨脹反而導致用來豢養明奸的成本日益攀升了。 所以最終英馬政府下定決心,將砂勞越的華人作為談判的籌碼,準備對明人進行一場無成本的政治訛詐。 好在,作為大英帝國在歐洲、北殷,以及東南亞最親密的盟友——法蘭西方面,提前得知了這一計劃。 麥肯表示,會將把西貢全部的戰艦,都用來幫英國老哥來撐撐場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