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因為這一次運兵數量達到五萬人,因此每一艘船上都塞得滿滿當當,就連甲板上面都打滿了地鋪。 威爾士親王號上一共有三千七百名士兵。 這么多人,無論如何都不可能全部分裝到別的船上。 也就是說,必須要丟掉一部分累贅。 約翰·丘吉爾此時展現出了丘吉爾家族的天賦,迅速做出了判斷,下達了命令。 隨著船底與礁石不斷猛烈撞擊著。 大概是威爾士親王的綠之意志的保佑吧,最終威爾士親王號雖然接連觸礁,損毀嚴重,但還是直到一頭撞上海岸才徹底不動了。 這是距離開普敦碼頭較遠的一處巖石海岸,到處都是暗礁,根本不適合船只停靠。 約翰·丘吉爾命令所有人立刻下船,他們必須抵達有泊位的地方,才能讓其他船來救自己。 這時候,海水已經瘋狂灌入千瘡百孔的船底了。 那些像沙丁魚一樣擠在底倉的英國士兵早就被活活淹死了。 剩下的人,連忙爬下船舷,朝著岸上躍去。 好在他們畢竟是訓練有素的大英帝國正規軍,紀律性不是那些開普敦民兵可以比擬的。 所以約翰·丘吉爾這位總督大人并沒有被一個鐵拳打下船舷,而是得到了良好的保護,第一批下了船。 也多虧南唐方面并不知道心心念念的印度總督就在這艘船上,所以倒也沒有傾巢出動前來圍剿。 相反的,被英軍你轟我,我撞你一系列操作整蒙了的南唐軍,一下子也沒有反應過來。 還當這艘船是采用傳說中的擱淺式登陸的偏師呢。 南唐的主力依舊牢牢盯著海面上剩下的十幾艘運兵船,以防被調虎離山。 結果,就在劉銘傳三百勇士苦苦守候敵人的主力攻勢的時候,翻到是南唐的一支雜牌軍與英軍最精銳的英印援軍交火了。 這支部隊是由江南士紳們捐出家丁,組成的一支民團。 其戰斗力可想而知。 但早就被朱富貴惡名嚇破膽,又經歷了海難,人心惶惶的英軍也是人心渙散。 尤其是跳船的時候,許多英國士兵更是連槍都沒有帶。 約翰·丘吉爾被這支突然出現的“明軍”下了一跳。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