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177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殖民印度開始計算,英國人已經統治這片土地100多年了。 在這100年里,英國從印度帶走了無數的財富。 后世經常會有印度人說,英國人從印度掠奪了10萬億英鎊。 這很可能是真的。 就算沒有那么多錢,但盎撒人從這片古老土地帶走的財富也是難以計數的。 而他們留下的,除了工業設施,所謂的“優秀制度”,以及“世界語言”之外,還有累累的尸骨。 在英國統治期間,印度共發生大規模饑荒11次。 分別是: 1769年孟加拉大饑荒,死亡約1000萬人 1783年查里薩大饑荒,死亡約1100萬人 1791年“骷髏大饑荒”,死亡約1100萬人 1837年阿格拉大饑荒,死亡約80萬人 1860年上多阿布大饑荒,死亡約200萬人 1866年奧里薩大饑荒,死亡約500萬人 1868年拉吉普塔納大饑荒,死亡約150萬人 1876年印度大饑荒,死亡約1030萬人 1896年印度大饑荒,死亡約1600萬人 1899年印度大饑荒,死亡約1000萬人 1943年孟加拉大饑荒,死亡約300萬人 隨著無降雨天數的持續,英印第八次大饑荒,死亡人數達到千萬(也有統計為700萬人或其他數字,但最小的數字也在550萬人)級別的1876印度大饑荒,終于開始了。 實際上,就在三年前,也就是1873年的時候,在印度比哈爾邦曾經發生過一場規模較小,不納入統計的小饑荒。 當時的孟加拉州督理查德·坦普爵士通過從南洋聯合果品公司進口大米避免了嚴重的死亡。 但是做出這一行為的理查德·坦普爵士并沒有得到鮮花和贊賞,他被革除了職務趕回英國,并接受倫敦議員們長達兩年的質詢。 正在推動英鎊超發法案的老丘吉爾怒斥了理查德·坦普爵士,稱呼他為浪費納稅人稅金的酒囊飯袋,應該被吊死在碼頭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