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他們與大明和談的原動力在于,他們拿剩下的閑散資金居然蒙到了一支叫做東羅馬的大牛股。 眼看著這支股票潛力無限,沙俄自然也就動了割肉調倉,東虧西補,梭哈羅馬的心思。 如果能夠與明人簽訂真正的和平條約,沙俄將能夠從中亞、外高加索、烏拉爾山一線,撤回至少150萬軍隊。 有了這150萬軍隊,無論是防御德國的東進,還是鎮壓波蘭人的蠢蠢欲動,亦或者是平息國內的不滿情緒,甚至是占領小亞細亞、兵進巴爾干,進而吞并希臘,沙俄政府都將會游刃有余得多。 “根據傳統,你們契丹……你們大明是蒙元帝國的疆域繼承者,而我們羅……我們基輔羅斯是金帳汗國疆域的繼承者,所以我們兩國的天然邊界在葉尼塞河一線!” 尼古拉那維奇報出了自己,同時也是亞歷山大二世的心理價位。 看著這個毛子大公熟練的在東羅正統和金帳蒙古傳人之間反復橫跳,夏志新笑了,一旁的趙喜柱和劉錦堂也笑了。 “你們笑什么?” 尼古拉那維奇攤攤手,“有什么不妥當的地方,我們可以慢慢談嘛!” 鏘! 劉錦堂忽然抽出隨身攜帶的佩刀,穿著短褲的俄國衛兵們也連忙抽出了羅馬短劍。 緊接著,大明鴻臚寺武官們也紛紛抽出儀刀。 前一秒鐘還相談甚歡的場面,立刻變得劍拔弩張起來。 始作俑者劉錦堂卻絲毫不在意緊張的氛圍,他舉起手中的劍,對準了陰晴不定的爐火。 在火焰的照射下,眾人清晰地發現,這是一把風格明顯的斯拉夫軍官佩刀。 劉錦堂用生澀的俄文念到上面的銘文:“大俄羅斯帝國伊爾庫茨克總督佩劍——1833年鑄于明斯克。” “大公先生,如果我對你們毛……對你們羅子國體制的理解沒有錯誤的話,你口中那條葉尼塞河所在的葉尼塞行省,就歸這位伊爾庫茨克總督管轄吧?” 劉錦堂冷笑著將佩劍重新插回自己的腰間, “如果是葉尼塞河的話,大概一年半以前,我已經用我的方式,和這位總督大人談過了,他在咽氣前表示,葉尼塞河以及葉尼塞諸族,乃是大明帝國無可爭議的部分,所以我們今天不用再談了!” 第(3/3)頁